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繁殖方法,上盆栽植,肥水管理,光照條件,促成栽培管理,病蟲害,
形態特徵
櫟葉繡球是一種落葉灌木,高可達8米。枝幹粗壯,具綿毛,具開闊樹冠。具地下匍匐莖,叢生,幼莖覆蓋淡褐色的樹皮,成莖樹皮肉桂色(褐橙色),可撕成薄片,之間有絲相連。葉片寬卵形或寬卵狀圓形,長10.2-30.5cm,長寬接近,3-7裂,葉表面黃綠色至深綠色,葉背面具白色絨毛。生長於陰處者樹葉更大,秋天樹葉轉換成豐富的色調,有紅色、青銅、紫色。圓錐狀花序,直立,高15.2–30.5cm,寬7.6–12.7cm,開花初期花瓣白色,後漸轉變成粉紅色。秋冬在枝頭保持棕銹色紙質乾燥花序。繡球花屬中只有H. quercifolia和H. paniculata具有圓錐狀花序。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櫟葉繡球喜溫暖、蔭蔽、濕潤的環境。要求肥沃、富含有機質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櫟葉繡球喜歡微酸性土壤,pH值5–6.5。生長期充分澆水,適當修剪、整形。冬季能耐-1℃低溫。櫟葉繡球常生長在闊葉林、溪流兩側和樹木叢生的山坡上,通常在石灰性土壤中,並經常在灰岩出露區生長。林下灌木,通常在大橡樹、山核桃、木蘭、美國櫸木的陰涼處。
分布範圍
櫟葉繡球的分布範圍較廣,從北卡羅來納州起西到田納西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櫟葉繡球作為園藝花卉,廣泛種植,在市場上可以找到它的多個品種。
主要價值
十八世紀,著名植物學家威廉John Bartram在從卡羅萊納至佛羅里達州的狹長地帶植物調查勘探時發現櫟葉繡球。此後櫟葉繡球緩慢進入英國和美國花園,二十世紀後期,在美國的園林設計中套用得到增強。1999年,櫟葉繡球被定為美國阿拉巴馬州州野花。櫟葉繡球可做園林觀賞,環境綠化。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櫟葉繡球可採用扦插、壓條、分株、播種的方式進行繁殖。其中以扦插為主。5月取開花後的嫩枝或半木質化枝條,插穗長5-10cm,約2-3節,保留頂部2片葉,切口位置在靠近節處,切口光滑,速蘸適宜的生根粉,插入以珍珠岩為基質的插床內,插後充分澆水,並適當遮蔭。20-25天形成幼根,即可上盆定植。為減少水分蒸發,可剪去葉片1/2-1/3。此時,扦插生根成活率達98%以上。
上盆栽植
扦插生根後,將小苗移入10-15cm盆中,每盆1株,置於室內散射光充足處養護。繡球花喜疏鬆、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可用田園土:泥炭:珍珠岩(2:2:0.5)並加入少量有機肥作為栽培基質。由於繡球花花色會隨土pH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生產中根據栽培的繡球花色系品種而調整基質pH,以免花色失常。一般基質調整在6.0-6.5為宜。
肥水管理
櫟葉繡球喜肥。生長旺季,每15天施一次經發酵後的稀薄有機液肥(如豆餅、菜籽等)或以氮為主的複合肥。施肥濃度不宜過高,否則易引起葉片焦黃脫落。若出現上述不良症狀,應暫停施肥,並增加澆水量,必要時換入新的培養土。花芽分化期,適當增施磷、鉀肥,尤其是花期,可向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除滿足其對養分的需求外,還可使花色更為鮮艷。繡球花喜濕潤,但怕積水和乾早。澆水過多,易導致根部腐爛。繡球花葉片大,水分蒸發旺盛,在夏季高溫季節,可向葉片噴水,以降低水分蒸騰速率。生長季節,一般1-2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現蕾前後和花芽分化階段。休眠時期應控制澆水,維持土壤半乾狀態。
光照條件
櫟葉繡球為短日照植物。每天黑暗10小時以上,約6周即可形成花芽,一般在8月中下旬即開始花芽分化。平時栽培要避開烈日照射,以60-70%遮蔭為好。8月以後應逐漸增加光照,以促進花芽形成。
促成栽培管理
櫟葉繡球花芽分化完成後,做促成栽培的植株需經6-8周低溫期後,再將植株置於20℃溫度條件下催花,可使花芽和花序伸長。低溫處理前,最好將繡球花植株葉片摘去,若不摘除,其葉片亦會自然脫落,但這樣易引發灰霉病。低溫處理結束後,植株被移出初期,溫度不宜過高,一般先加溫至13-15℃,以後逐漸提高到20℃左右。此間,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濕潤、空氣濕度較高,並注意株型整理。當可見花芽和花序伸長時,稍降溫度,保持每周追施開花液肥1次。
病蟲害
櫟葉繡球的抗性較強,病蟲害發生的頻率較低,常見的病害有葉枯病和白粉病;常見的害
蟲有蚜蟲和蜘蛛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