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葉槲蕨(學名:Drynaria quercifolia (L.) J. Sm.)是槲蕨科,槲蕨屬大型附生蕨類植物。株高達1米以上。根狀莖橫走,粗壯,肉質,鱗片披針形,深棕色,有光澤。盾狀著生,邊緣淡棕色,裂片頂端鈍圓,全緣,側脈粗壯,葉堅硬,厚革質,棕色,兩面均無毛;能育葉葉片革質,長圓形,孢子囊群在每對側脈之間有兩行,大小常不等。
分布於中國海南 。在村邊、路旁的老樹幹上可見,亦生長在季雨林的樹幹上或林下岩石上。也分布到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馬來群島至斐濟群島及熱帶大洋洲。
櫟葉槲蕨具有兩種葉片,主葉片粗壯,終年常綠,葉形一般為羽狀,無變化;副葉片為槲狀葉,櫟葉槲蕨一般可作為樹幹附生植物,或庭院及假山布景、水池畔點綴、裸石點綴的植物材料,由於其葉片較大,葉形粗放,一般不適宜作盆栽。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大型附生蕨類植物。株高達100厘米以上。根狀莖橫走,分枝,粗壯,粗約2厘米或過之,肉質,幼嫩部分密被蓬鬆的鱗片;鱗片披針形,長達2.5厘米,深棕色,有光澤。
主葉片葉柄一般長達30厘米以上,一回羽裂,葉片革質光滑、翠綠色。上部狹,頂端呈鑽形,基部闊形,盾狀著生,邊緣淡棕色,有許多密集的小齒,基生不育葉闊卵形,長達30厘米,寬約25厘米或更大,通常較小些,基部心臟形而有耳,無柄,邊緣淺裂至深裂,裂片頂端鈍圓,全緣,側脈粗壯,兩面隆起,上部的斜向上,中部的平展,下部的向下反折成弧形,側脈之間有曲折而不明晰的橫脈相連,小脈連結成伸長的網眼,一般無內藏小脈;葉厚革質,堅硬,棕色,兩面均無毛;正常能育葉的葉柄長約30厘米或過之,粗壯,粗約1厘米,棕色,無毛,具狹翅直達基部,基部被鱗片;能育葉葉片革質,長圓形,長達40-100厘米或更長,寬約40厘米,羽狀深裂在葉軸兩側形成寬不及1厘米的翅;裂片闊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頂端漸尖,向基部漸狹,葉兩面均無毛,乾後淡棕色。
孢子囊群圓形或橢圓形,在每對側脈之間有兩行,每個大網眼內有兩個,大小常不等。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路旁的老樹幹上或季雨林的樹幹上及岩石上。長葉腎蕨喜陰涼環境,可適應較大的溫度變化,由於其葉片稍厚,能耐10℃左右的低溫,但是長時間的低溫會嚴重抑制生長甚至幼葉的萌發。30℃以上的高溫會導致幼嫩葉片變異,株型不整齊,影響美觀。最適生長溫度為22℃-28℃。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三亞、陵水、定安、儋州)。也分布到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馬來群島至斐濟群島及熱帶大洋洲。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是櫟葉槲蕨最簡易便捷的方式。具體方法是選取櫟葉槲蕨健壯的根狀莖,每20-30厘米左右截斷作為一個繁殖條,繁殖條要保留健康正常的葉片,一般情況下,切口無需任何消毒處理。然後用鐵線或其他東西直接將繁殖條綁縛在樹幹或岩石上即可,注意綁縛力度適中,鬆緊適度,待植株完全貼附在附主後可解開。
栽培技術
自然情況下,長葉腎蕨通常土生或附著在牆壁石縫間。根系淺,但是長度較長,尤其是匍匐根狀莖更長。根及根狀莖上生長有大量短絨毛,需氧量大,因此,人工種植時建議淺植。長葉腎蕨對栽培基質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以疏鬆栽培基質穩定植株即可。根據不同目的,可選用不同的栽培方法。
盆栽可選用的基質為腐殖土和椰糠(或花生殼),其中腐殖土、粗沙、椰糠(或花生殼)按1:1:1比例混勻即可。在花盆底部先墊置一層碎陶片(蛭石或碎石),以增加花盆透氣性。再往盆內填土至4/5高度,然後將植株放置於盆中央,往盆內均勻添加栽培基質,厚度以蓋過根莖1厘米為宜。需注意的是,為防止栽培材料中攜帶病菌及有害蟲卵,所有栽培材料應在太陽下暴曬1-2天。地被或切葉栽培基質配方參考盆栽方式。為增強植株的更新能力,可適當增加腐殖土比例。栽培地點選擇有陰蔽的長條狀苗床為宜,苗床不宜過寬,以方便切葉。株距不超過30厘米,直立莖埋入土壤的深度在2厘米左右。吊籃懸掛吊籃底部鋪設一層椰絲或苔蘚,然後填入適當的栽培基質,穩定住植株基部。澆水方法為噴淋。每次噴淋之後,土壤會往下滲落,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添加腐殖土,直到植株生長穩定為止。
病蟲防治
櫟葉槲蕨病害發生較少,偶見褐斑病發生。感病後,應立即摘除病葉,並進行集中處理,以免病原進一步擴散。摘除病葉後,應立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300-4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每5-7天噴一次,連續2-3次,防治效果較好。
櫟葉槲蕨主要蟲害是蝸牛和紅蜘蛛。蝸牛主要危害植株嫩葉。防治方法:將選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爛樹葉等用生石灰除蟲,清潔栽培場所周圍的溝渠並施撒生石灰,去除雜草,以減少蝸牛的發生;人工捕捉成貝和幼貝;撒施8%滅蝸靈顆粒劑或10%多聚乙醛顆粒劑。長期的環境乾燥容易生長紅蜘蛛。櫟葉槲蕨受其危害後,葉片褪色,葉綠素受到破壞,表面出現密集的小黃點、小黃斑,並逐漸黃化,失去觀賞價值。
防治方法:紅蜘蛛經常躲在枝條、葉片的背面或者葉片茂密的地方,拉網隱蔽,人工捕捉比較容易。如果用化學藥劑防治,可用20%三氯殺蟎醇乳劑800-1000倍液噴灑,對成蟲、若蟲和蟲卵都具有良好的殺傷作用。還可用50%敵敵畏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噴藥時要注意噴到葉片背面,殺除效果會更好。
主要價值
櫟葉槲蕨是一種典型的觀賞蕨類植物,具有兩種葉片,一般可作為樹幹附生植物,或庭院及假山布景、水池畔點綴、裸石點綴的植物材料,由於其葉片較大,葉形粗放,一般不適宜作盆栽。其根狀莖圍繞樹幹一圈,整個植株形成一個空中花籃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