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實僵乾病

櫟實僵乾病發生在櫟屬樹林內或櫟屬林木比較集中的林內,東北長白山漫江一帶發病率為30~50%,高者70%,河南省西部山區櫟類林內也有分布。櫟實僵乾病的病原為塊狀盤菌,靠菌絲或孢子萌發生的芽,從種殼縫或堅果基部維管束侵入果殼內。該病害對櫟類的天然更新和種子利用有嚴重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塊狀盤菌
  • 拉丁學名:Ciboria Pseudotu berosa 
  • :真菌界
  • :真菌門
  • 亞門:半知菌亞門
  • :子囊菌綱
  • :蠟釘菌目
  • :核盤菌科
  • :杯盤菌屬
  • :塊狀盤菌
症狀,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症狀

初病時,堅果果殼表面產生變色斑,後變灰褐色,病斑周圍鉛黑色,剝開種殼可見子葉上出現橙色小點,周圍有暗色暈斑。後期子葉變暗黑色,皺縮,並包上一層淺色菌膜。菌膜可以剝離。子葉被菌絲充滿,組成假菌核。被害子葉後期缺水,迅速乾縮,其體積比健康者小一半。到來年生長季節後,假菌核吸水膨脹,種殼裂開,有時在假菌核上生出幾個小喇叭狀子囊盤。

發生規律

當新堅果成熟落地後,有些堅果與老病果菌核、菌絲和子囊孢子接觸,靠菌絲或孢子萌發生的芽,從種殼縫或堅果基部維管束侵入果殼內。菌絲以子葉為養料維持生長,逐漸形成新的假菌核。混在健康堅果中間的病果,在適宜溫、濕度下生長出菌絲,在堅果生長蔓延,由殼縫及維管束侵入堅果,使堅果發閏。這種侵染和侵染後的發病,一般在20℃下及多濕條件下發展迅速,經2~6周就可以完全破壞子葉,而形成假菌核。落地堅果的感染,一般零星發生,但當大量收集堅果時,難免混入病果,為健康堅果提供侵染源。當堅果含水量達40%以上,且溫度又高,此時傳染很快,特別是蟲害果,感染很快。如堅果吸水發芽時發生霜凍,便於病菌侵染,致使子葉、根、幼芽變色,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1、確定無病林區,通過詳細調查和觀察,確定無病區。
2、精選健康堅果。在無病林區採集堅果作為種源。對採集的種子,還要通過精選、除去蟲果、傷果等劣質果。
3、收集的堅果,應攤放在通風良好的庫內陰乾,使堅果含水率降至30~40%再混沙貯藏。貯存堅果的庫內溫度控制在5~10℃。並且要乾燥通風。
4、定期檢查。對貯存的堅果要定期檢查,對變灰綠色或灰黑色的堅果一定要檢除,集中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