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酸鈣沉澱的生產原料是檸檬酸,碳酸鈣。檸檬酸鈣為白色、無臭、極難溶於水的粉末狀物質,含4分子結晶水,稍具吸濕性。本品是最近國內外流行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可用作螯合劑、緩衝劑、組織凝固劑,特別是可用作鈣質強化劑。它安全無毒,每日攝入量不受限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檸檬酸鈣沉澱
- 外文名:Calcium citrate precipitation
- 原料:檸檬酸,碳酸鈣
- 物理性質:白色、無臭、極難溶於水
- 套用:食品添加劑
- 優勢:安全無毒,每日攝入量不受限制
檸檬酸和檸檬酸鈣,原料的準備和處理,種曲製備,制曲,保溫發酵,浸取檸檬酸,去雜,中和,洗滌,乾燥,檸檬酸鈣的基本套用,
檸檬酸和檸檬酸鈣
利用甘薯製造檸檬酸,可採用深層發酵法和固體淺盤發酵法。深層發酵法是將薯乾澱粉用密封發酵罐進行攪拌通氣發酵生產,此法設備較複雜,投資大,但生產效率高,大型檸檬酸生產廠多採用此法。固體發酵法(淺盤)是以薯乾澱粉或薯渣為原料,先發酵生產檸檬酸鈣,然後再加工成檸檬酸。此法設備簡單,投資小,適於鄉鎮企業及小型工廠採用。以薯渣為原料固體發酵法生產檸檬酸(鈣)的工藝流程見圖1。
生產方法為:固體發酵生產檸檬酸鈣的主要原料是薯渣,其中約含55%的澱粉,是微生物發酵的碳源。另外,發酵時還需要一定的輔料,如有機氮源(米糠、麩皮、豆餅粉等)或無機氮源(尿素、硫酸銨)以及生酸促進劑碳酸鈣和水。
原料的準備和處理
以甘薯渣製取檸檬酸(鈣)的配料為:經粉碎過篩的薯渣每100kg加水85kg,加入氮源輔料,如用硫酸銨(用量為薯渣的0.7%)、尿素(為0.4%)、米糠或麩皮(用量為10%或16%),並加入2%~3%的碳酸鈣以穩定曲料中的酸鹼度,有利於檸檬酸的產生。
制曲的薯渣可用濕渣或乾渣。濕渣是甘薯提取澱粉後的殘渣,經壓榨脫水使含水量達70%即可供制曲使用。但濕渣易腐敗霉變,不能長久及長途轉運外地,如廠址設在澱粉廠附近最好,以新鮮薯渣為原料,可省去乾燥、破碎、篩分等工序。如用乾渣(含水15%),應先剔除已變質敗壞的部分,再灑水破碎,篩分成顆粒為2~4mm的粗料和2mm以下的細料。區分粗細料的目的是便於制曲時掌握用水量(粗料吸水多,細料吸水少)。生產檸檬酸用的黑麴黴菌在發酵時需要適量的氮源,輔料中有機氮源以米糠為最好,麩皮次之。也可用無機氮源,但制曲前必須碎成細粉。
種曲製備
曲料經充分攪拌均勻後即上蒸鍋,上料時應均勻撒開,然後加蓋蒸1h左右,以殺死雜菌。生產檸檬酸的菌種是黑麴黴,製備種曲是要獲得該菌的大量孢子作種子。種子先從斜面種到一級種、二級種逐級擴大培養。種子擴大培養基以麩皮5kg、碳酸鈣500g、硫酸銨25g、水5~5.5kg的比例配製後,並勻裝入廣口瓶或三角瓶中,用紗布、牛皮紙封口,然後於0.15MPa加壓滅菌1h。冷卻搖勻後接人斜面黑麴黴,置於30~32℃的溫室內培養,12~15h後搖動一次,過7~8h後再搖動一次,培養3~4d後,待瓶中曲料全呈棕黑色(黑曲孢子),即可擴大到二級培養。種曲接種量一般約4%左右,曲料過乾,可酌量加入煮沸過的溫水,使曲料溫度適宜。二級種培養條件與一級種相似,僅擴大種子瓶的數量。按此法配製的種曲,孢子應密集、粗壯,呈棕黑色,鏡檢無雜菌,即可作為發酵種子用。
制曲
原料按上述要求準備好後,按50kg薯渣、5.5kg米糠或9.5kg麩皮、1.0kg碳酸鈣、2.3%乙醇、40kg水(此為粗料用水,細料用水為35kg)的比例混合,灑水量要靈活掌握,以生料蒸熟後疏鬆,呈淺棕褐色,不黏為度。用常溫水,氣溫低於10℃時用熱水,以便加快對料的浸潤。由於薯渣及輔料中含有大量雜菌,如不徹底殺滅會引起生產中雜菌污染造成損失,因此蒸料滅菌是生產成敗的關鍵。蒸料的另一個目的是使生料變成熟料,這樣原料中的澱粉加熱後會膨脹、糊化,蛋白質變性,給生酸菌黑麴黴提供便於利用的碳源和氮源。
蒸料用鐵制蒸鍋或木質蒸籠均可。操作時盛料厚薄必須均勻,要蒸透,不能有死角。在常壓下一般蒸煮90min,加壓蒸煮(98~147kPa)需60min。蒸料時須排汽,使汽路通暢,火力不宜過猛,否則會引起物料焦化,破壞養分,影響產酸。
料蒸好後要出鍋攤晾,接入黑曲菌種。整個過程都要進行無菌操作。物料出鍋後,在用新潔爾滅消過毒的場地上攤晾,使團塊疏鬆,待溫度降至37℃以下時,立即補水接種,裝盤進室。出鍋料內水分含量為65%,必須將水分補足到75%。補充的水分需煮沸10min滅菌,冷卻後把二級種子的黑麴黴種子用無菌水從種曲上洗脫下來,倒入補足的水分中(種子量為薯渣乾料的0.2%~0.3%),然後均勻潑灑在物料中作補水接種,溫度在27~33℃。
然後將補水接種後的曲料立刻裝盤。盤子用馬口鐵或搪瓷做成,不宜用木盤,因木盤不易清洗和消毒。盤內曲料應保持疏鬆,不可壓實,厚度在4~7cm,盛料後,將盤子放在無菌曲室架上發酵培養。
保溫發酵
曲室應保持一定的溫、濕度,才能有利於黑麴黴的生長和發酵產酸。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0%,在氣溫低的季節,可向曲室通入蒸汽,溫度高的季節,在地上灑水,以調節曲室溫度。第一階段:發酵18h前,以27~31℃為宜;第二階段:18~48h,以38~43℃為宜;第三階段:48~96h,以35℃為宜。正常培養過程可觀察到:發酵20h,曲盤料呈淺黃色,有絨毛狀菌絲;36h,有細小灰白孢子頭;48h孢子轉棕色,並繼續轉深;至96h結束,曲面孢子密集,呈棕褐色。培養48h後應每隔12h測定酸度一次,一般培養96h,檸檬酸生成量達最高,必須出曲,停止發酵。
浸取檸檬酸
將發酵培養好的曲料置於水泥池(池內襯有防腐塑膠軟板,池邊各側底部有數個排液口),加水浸取曲中的檸檬酸,浸曲液比為1:3或1:4(以乾薯渣投料計)。曲在浸曲池中要經過多次浸取,每次浸30min。第一次浸需用50℃以上的溫水,以後用常溫浸曲:曲經過多次浸取後,浸曲液酸度相應降低,酸度低的浸曲液不作中和,套用作下一批曲的第一次或第二次浸曲液,以縮小中和液體積,避免因中和液酸度過低而影響檸檬酸鈣的獲得率和質量。每次浸曲結束後,從浸曲池底各側排液口放液。曲渣經多次浸取後,檸檬酸含量在0.5%以下時不再進行浸取,曲渣及時清出作飼料。
去雜
浸出液中常有糊精、糖、色素、曲渣、黑麴黴的孢外酶、菌體等,因此,浸出液先用自然過濾法除去曲渣等雜質,然後加熱到65℃,使雜質沉澱並去除蛋白酶、菌體、曲渣等雜質。糊精、色素、糖等可溶性雜質可在中和後用熱水從檸檬酸鈣中洗去。
中和
將去除雜質的浸出液在中和桶中加熱至60%,邊攪拌邊徐徐加入碳酸鈣中和。碳酸鈣加入量應為實際檸檬酸含量的72%,或視其酸鹼度接近中性即可停加。加畢後保溫90℃以上,反應30min,中和終點用氫氧化鈉滴定,此時反應液中檸檬酸已成鈣鹽析出沉澱,然後濾出清液。
洗滌
將沉澱的檸檬酸鈣放入離心機脫水,並在離心機上用80℃以上的熱水洗滌,洗至在20mL洗水中加1~2滴1%高錳酸鉀3min不退色為止:
乾燥
將濕檸檬酸鈣放入烘房中,保持90~95℃,烘至含水量14%時,冷卻後裝袋即為成品檸檬酸鈣。如連續生產製取檸檬酸,則將檸檬酸鈣脫水洗滌後直接進入酸解淨化工藝,最終製得結晶檸檬酸。
檸檬酸鈣的基本套用
檸檬酸鈣的溶解性好,不需要胃酸的活化就能被吸收,極易轉化為離子鈣形式,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美國臨床藥學雜誌》199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檸檬酸鈣的“生物利用率”遠比傳統的碳酸鈣好,檸檬酸鈣的血鈣濃度在服用鈣片後的數小時內都比服用碳酸鈣的高;報告還指出,檸檬酸鈣對甲狀旁膀素的抑制作用也比碳酸鈣高出了50%,這進一步證明了檸檬酸鈣會很快地在血液中出現高峰,顯示出快速的吸收率,
一般而言,檸檬酸鈣的“生物利用率”是碳酸鈣的2.5倍。另外,碳酸鈣在服斥後容易產生胃脹氣,所以最好在飯後服用,並且碳酸鈣沒有胃酸的分解也很難被吸收。檸檬酸鈣不但沒有這些缺點,相反卻有預防結石的優點,這是由於檸檬酸鈣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比生成結石的草酸鈣高,因此檸檬酸鈣會搶奪結石成分中的鈣,起到預防產生草酸鈣結石的功能。
不過,檸檬酸鈣的成本比碳酸鈣要高,並且,檸檬酸鈣所含的鈣的比率為21%,比碳酸鈣的40%低了將近1倍。所以,如果要攝取相同重量的鈣,攝取檸檬酸鈣的量就必須比碳酸鈣多將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