檮杌之書

檮杌之書

本書收錄了作家蔣藍近年完成的“非虛構人物”散文系列,約11個人物,人物跨度為近現代。作者採用的是一種“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最大程度地實現了作者心目中回歸“文史哲一體化”的心路。其在艱苦的採訪、收集過程中,又灌注了文學本身應有的文體之美與思想意蘊。彰顯了作品廣闊的歷史視野和深厚的文學底蘊。作品在坐實人物的歷史時空坐標之餘,更為關注人物行蹤涉及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通過人物之間縱橫交錯的關係,完成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歷史敘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檮杌之書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396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蔣藍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7297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在中國詩歌界,沒有詩人能夠讓筆下的詩與思想隨筆“並駕齊驅”,蔣藍成為了個案。可以說,蔣藍的作品實現了文學與思想、思辨與激情的較為完美的結合。
本書是蔣藍近年的“非虛構人物”散文系列集大成之作,這是一部十一人的斷代史,從翼王石達開的凌遲、大儒王闓運的成都宴遊,到劉文彩三姨太凌君如的身世揭秘;從國畫大師陳子莊的成都歲月、何潔與流沙河的愛情傳奇,到對恩師和父親的追憶。內容精彩紛呈,極具可讀性。

作者簡介

蔣藍,詩人,散文家,思想隨筆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獨立言路,喜歡特立獨行者。人民文學獎、中國西部文學獎、中國新聞獎副刊金獎、布老虎散文獎得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一個晚清提督的蹤跡史》(2014,雲南人民出版社)、《倒讀與反寫》(2013,東方出版社)、《愛與欲望》(2012,中國青年出版社)等文學、文化專著。散文、隨筆、詩歌、評論入選上百部當代選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筆、主編,現供職《成都日報》報業集團。近年在江蘇、山西、新疆、吉林、山東以及金沙講壇、成都故事講壇等舉辦過多次文化、學術講座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蔣藍是當代中國最傑出的隨筆作家之一。隨筆是當今中國備受欺凌的文體——從
前是意識形態,現在是商業和“《讀者》體”隨筆,它們共同參與摧毀了隨筆的聲譽。
蔣藍多年來的努力,就是要為這種高貴的文體重新贏得尊嚴。這本書的出現,將和多年來已經出版的少數幾本隨筆一道,恢復隨筆的本來面目。它的出現向我們宣告,無論有多少莫名其妙的人——作協官員、商人或其他高高在上的偷雞摸狗者——在糟蹋隨筆,
終歸是無用的。因為文學史最終只會承認:文學的編年史根本就不是一年接一年編下
去的。文學史反對1、2、3……的線性編年。
—— 敬文東
蔣藍和我一樣是蜀人,而且祖籍至少三代都在鹽都自貢,那裡有兩件物事世人皆
知,就是恐龍和食鹽。就物理而論,一則軀體龐大,一則微末細膩,況蜀人尚滋味,
且口重,嗜辛辣,都一併體現在他行文的風格中。他試圖解析中國人的身體器官,不
是生理肢體,而是文化器官、精神肢體。古人也言及肢體,但多歸於易學,蔣藍則偏
符號學意味。僅這點也值得期待。
—— 鐘鳴
歷史記憶、歷史建構打通,這是另類的歷史,面向大眾的歷史,公共的歷史,是歷史走出象牙塔的令人欽佩的嘗試。這是別具一格的歷史寫作,是出自文學家之手的散文體歷史,但比歷史家的著作更引人入勝,淋漓痛快。文字資料、口述史、傳說、田野調查、地方史、掌故、史跡、文人騷客的記錄,等等,交織在一起,完成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歷史敘事,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王笛(美國德克薩斯州A&M大學歷史系教授)
仿佛蠶叢時代的‘縱目人’,蔣藍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縱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從這個立面上,可以看到時間斷層的沉積物,把過去、現在和未來,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觀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國的文化幽靈,扇動著現代主義的巨翅,盤旋在蔣藍的言辭‘城堡’之上,呈現出一副玄妙而又怪異的話語奇觀。由對歷史幻影的玄學冥想,突然間變成現實的文化意識形態的犀利批判,蔣藍在虛構話語世界和現實經驗世界之間,建立了一條隱秘的通道。但這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幽暗小徑,其間隱藏著蔣藍的話語魔術的大秘密。
——張閎(同濟大學哲學系副主任、批評家張閎)

名人推薦

蔣藍是當代國最傑出的隨筆作家之一。隨筆是當今中國備受欺凌的文體……從前是意識形態,現在是商業和“《讀者》體”隨筆,它們共同參與摧毀了隨筆的聲譽。蔣藍多年來的努力,就是要為這種高貴的文體重新贏得尊嚴。《媚骨之書》有對身體的哲學史反思和質疑,但更多的是對隨筆本身的捍衛。這本書的出現,將和多年來已經出版的少數幾本隨筆一道,恢復隨筆的本來面目。它的出現向我們宣告,無論有多少奠名其妙的人——作協官員、商人或其他高高在上的偷雞摸狗者…一在糟蹋隨筆,終歸是無用的。因為文學史最終只會承認:文學的編年史根本就不是一年接一年編下去的。文學史反對1、2、3……的線性編年。
——敬文東
蔣藍和我一樣是蜀人,而且祖籍至少三代都在鹽都自貢,那裡有兩件物事世人皆知,就是恐龍和食鹽。就物理而論,一則軀體龐大,一則微末細膩,況蜀人尚滋味,且口重,嗜辛辣,都一併體現在他行文的風格中。他試圖解析中國人的身體器官,不是生理肢體,而是文化器官、精神肢體。古人也言及肢體,但多歸於易學,蔣藍則偏符號學意味。僅這點也值得期待。
——鐘鳴

圖書目錄

擲出的分幣與骰子(代序)
檮杌敘事:一個關於暴亂、缺失、顛躓以及揮霍青春的札記
石達開與臠割之刀:石達開在成都凌遲過程
王闓運與四川:1880年代四川、成都的情色、宴遊以及教育
襤褸時代的火焰凌霄:劉文彩三姨太凌君如身世揭秘
傷口的純光迫使黑暗顯形:國畫大師陳子莊的成都斷代史
在繁體字與方程式的迷宮中:我的老師羅成基先生
人生如蚌,蚌病得珠:何潔與流沙河
何潔眼中的巴金伯伯:三次探望與三十年記
穿過鏡頭的馬群披光而去——朱林與天葬師邱彭
置身蜀籟構築的歷史街頭——歷史學家王笛側記
指縫裡的白煙——我的父親逝世記
附錄: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蔣藍隨筆

序言

從2000年開始,成都是中國的“第四大城”的說法,已成為成都的熱門詞。出處是朱自清1941年完成的組題文章《外東消夏錄》中的《成都詩》。文章開頭即說:“據說成都是中國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易。”但“據說”就是據說,至今也不知道這個命名的始作俑者是誰。推測起來,估計就像人們的口頭禪“聽人說”一樣吧,就是你在說,但以另一個你來傳播。朱自清圍繞“閒味”羅列了成都市井的諸多“閒狀”,供人追憶之餘,倒是更引起我的深思,因為朱自清在文章結尾處,委婉點明了這種“承平風味”的不足。我想,籠罩在細雨中的古老城郭與石板小巷,固然消失於歷史的霧靄下,但那些融化在民俗里的文化韻致,卻是歷久而彌新的。
如今,知道李劫人先生和著名的“菱窠”的人越來越多,但讀過先生作品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他的作品就是有關成都平原的風俗長卷,像《湖中舊畫》《編輯室的風波》等短篇,幾乎就是對成都生活的工筆式摹寫。與朱自清一樣,描繪成都人的慵懶,但李劫人先生沒有空洞批評,倒是考證了其風俗形成的原委。他認為,成都的生活價廉物美,容易讓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進入成都的一切,似乎都慢了起來,照此下去,就有腦滿腸肥之嫌了。這個說法未必能放之四海,其實,本地人的聰明與狡黠,如水一般——總可以把你放大,成為一個大人物。下面,就講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
一個哥們告訴我,本市有家書店挺火爆,非要拉我去看看。書店怎么會火爆?又不是迪吧,莫非還有更另類的招數?經不著哥們再三聒噪,去就去吧。
我們的汽車艱難地在長順街的菜市場裡移動,行人用憎惡的目光回敬汽車的無禮,好不容易拐進一條掛滿晾曬衣服、被單的胡同,從一溜張揚的褲子下鑽過去,眼見就撞到死胡同的牆壁,哥們猛喊一嗓子:到了。
一套底樓的住宅,將牆打掉開成門面,一排排書架在擁塞的空問里,顯然經過精心的設計安置。幾幅油畫待在楠木畫框裡。因沉重而氣勢不凡。空氣芳香劑漂浮著玫瑰花香型的化學改良味道,讓熱汗纏身的我也突然想起了風情萬種的女人!在這個時候,男人都是大方的。CD版的薩克斯因播放太狠,聽起來就不是那么出塵了,但恰到好處地在提醒你,思維不能飄逸得太遠,還是選書要緊!這時,我聽見深切的歌聲,從書架深處彌散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