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樹

檄樹

檄[xí]樹原產於東南亞(一說發源於南太平洋島嶼)經由人類的引種種植,廣泛的分布在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溪地島、太平洋島嶼。植株為常綠小喬木,小枝四棱形,全株光滑,可以生長至九米以上,可以全年開花與結果。

葉片大,單葉,橢圓形,兩端尖銳,暗綠色,葉面光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檄樹
  • 拉丁學名:Morinda citrifolia Linn
  • 別稱:海巴戟、海巴戟天、諾麗果
  • :植物界
  • 茜草科
  • 巴戟天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花和果實,

形態特徵

頭狀花序單出腋生;杯狀,邊緣截形;花小,白色,筒狀,長約一.五公分,四或三裂,通常為五瓣或者六瓣;喉部有毛;小蕊著生於冠筒。
果實為複合果,卵形,漿質,約4-7厘米大。果實剛開始時為綠色,後轉變為黃色,成熟時幾乎變為白色,果實內有很多種子,果實中空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海潮傳播種子。
樹皮可作紅色染料,根部作黃色染料。

生長環境

檄樹的適應力很強,可以生長在許多不同的環境裡,在陰蔽的森林裡,或是日照強的開闊岩地、沙質海岸都可以生長良好。檄樹對於土壤的要求不高,耐鹽性高,可以忍受含鹽度高的土壤,耐旱力強,也可以生長在乾旱的環境或次生土地區,在土壤肥沃的火山周邊地區,或是貧瘠的海岸熔岩地與光禿的石灰岩地等,都可以生長。所以,在太平洋周邊島嶼的海邊可看到自然生長的檄樹群落。

主要價值

許多廣告宣稱檄樹的果實(即諾麗果)具有130種營養成份,但根據夏威夷大學熱帶農業學院分析,其含有高比例糖類(71%)及膳食纖維(36%),即100g的諾麗果肉可提供每日所需的55%糖類、100%纖維、12%蛋白質脂肪含量少(1.2%)。
植物化學素(phytochemical):一直被認為是諾麗果具有療效的成份,醫學文獻上有關諾麗果植物化學素的研究僅120篇左右(始於1950年代),其中就有105篇於2000年後發表,顯示其為一新興研究領域。 諾麗果在民俗療法中傳說具有神奇的效果(在中國、薩摩亞群島、日本、大溪地拿葉、花、果、皮、根等來退燒、治眼疾和皮膚病、牙齦疾病、便秘、胃痛、呼吸困難;在馬來西亞用熱過的果實敷在胸口治療咳嗽、噁心;在中南半島一帶用來治療氣喘、背痛和血便;另外有人把未成熟果實和鹽混合敷在骨折處治療;在夏威夷用熟果來引出癤中的膿,用生果來治療經痛)。
1.檄樹是一種依靠海風傳播的一種植物,檄樹的皮可以用來作為一種紅色染料,而檄樹的根部作黃色染料。
2.檄樹果實成熟後會有一種特彆強烈的一種臭味,所以說也就被人們稱之為“乳酪果”或是“嘔吐果”,因為檄樹的果實雖然味道難聞又有苦味,不過也是可以食用的,不過是在貧窮的年代是可以用來充肌的。
3.檄樹的鮮果沾鹽生食,也可以抒果實加入咖哩內一起煮著吃也是很不錯的,檄樹的果實含有維它命C、維生素B3和鐵和鉀離子,同時還含有一些中等量的維它命A、鈣、和鈉離子。
4.檄樹的果實也叫諾麗果,可以用拿葉、花、果、皮、根等來退燒,同時也可以用檄樹正業治眼疾和皮膚病,檄樹對於牙齦疾病、便秘、胃痛、呼吸困難的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
5.同時也可以用檄樹的果實來治療氣喘和背痛和血便,也可以用檄樹的熟果來引出癤中的膿,而檄樹的生果是可以用來治療經痛的。

花和果實

檄樹的花為白色,五瓣。一年四季都會開花。
檄樹的果實由開花到成熟約需90天,由多花聚生而成,成熟的果子呈多角形,裡面含有許多粒紅棕色的果核,果核中含有許多帶有氣囊的種子。而果肉的顏色會由黃綠色逐漸變成白色,果皮則為膠質半透明綠色。 成熟的果實具有強烈的臭味,因此又被稱為“乳酪果”或是“嘔吐果。
新鮮或煮過的果實在某些太平洋島嶼也被當地人拿來當做主食食用。東南亞與澳大利亞原住民會以鮮果沾鹽生食或是將果實加入咖哩內一起煮食。種子也可以食用,在食用前要先用火烤過。織葉蟻特別喜歡在檄樹上築巢,織葉蟻會利用檄樹的葉子做巢,而這些螞蟻也會保護檄樹,會驅除一些對檄樹有害的昆蟲。檄樹果實的味道也會吸引果蝠前來食用,而果蝠會幫助散播檄樹的種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