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尼、諾麗
- 外文名:NONI
- 拉丁學名:Morinda citrifolia Linn.
- 科:茜草科
- 屬:植物
- 別名:海巴戟、海巴戟天
- 主要成分:原花青素、粗多糖、總酮、總皂甙
- 主要功效: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諾尼——同屬類中的女王,海尼克與西沙諾尼,形態特徵,
諾尼——同屬類中的女王
諾尼是來自於茜草科家庭,如今,茜草科植物中只有20種被發現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堪稱茜草科植物“女王”的就是諾尼。它是一種灌木,用途廣泛而且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廣泛分布在海島周圍。諾尼樹可生長至6米高,它有著很大的常綠葉子,一年四季不同時間都會開出小白花,這些小白花然後結出幾厘米長的表面坑坑窪窪的布滿小節的果實,當這種果實成熟後,果實外面黃白色的表皮就會變成透明狀,這時,平時無味的果肉就會產生一種令人討厭的氣味(人們形容這種氣味是“腐爛的乳酪味”),並極易從果皮中散發出來。
海尼克與西沙諾尼
生物學家羅夫. 海尼克(Dr. Ralph Heinicke)博士是一位極富盛名的美國生化學家。1957年,他在研究生物鹼的過程中獲得一個重要發現,一種旱性酵素對於人體細胞的活化、修復和再生不可或缺,他將之命名為“賽洛寧(Xeronine)”並申請專利。他發現賽洛寧是在大腸中由賽洛寧原和賽洛寧原轉化酶互相反應而生成,且這些原料必須要充分,才可有效地啟動一系列益於人體健康健康的細胞活動。確認了賽珞寧的重要性之後,海尼克博士便開始尋找其原料的來源,結果他找到了NONI果。從NONI果中他發現了大量的賽洛寧原及賽洛寧原轉化酶。海尼克博士因研究賽洛寧塞洛寧有特殊貢獻而被載入1998年度《世界最重要名人錄》。
形態特徵
諾尼果實中空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海潮傳播種子,在我國西沙群島,海南三亞海邊可看到自然生長的群落。檄樹的適應力很強,可以生長在許多不同的環境裡,在陰蔽的森林裡,或是日照強的開闊岩地、沙質海岸都可以生長良好。檄樹對於土壤的要求不高,耐鹽性高,可以忍受含鹽度高的土壤,耐旱力強,也可以生長在乾旱的環境或次生土地區,在土壤肥沃的火山周邊地區,或是貧瘠的海岸熔岩地與光禿的石灰岩地等,都可以生長。西沙的土壤肥沃,非常適合檄樹的生長。植株為常綠小喬木,可以生長至九米以上。葉片大,單葉,暗綠色,葉面光亮。可以全年開花與結果,花小,白色。果實為複合果,卵形,約4-7厘米大,果實剛開始時為綠色,後轉變為黃色,成熟時幾乎變為白色,果實內有很多種子。 成熟的果實具有強烈的臭味,因此又被稱為“乳酪果”或是“嘔吐果”,果實雖然味道難聞又有苦味,不過在作物歉收食物缺乏的荒年,仍然可以做為救荒的食物。新鮮或煮過的果實在某些太平洋島嶼也被當地人拿來當做主食食用。東南亞與澳洲原住民會以鮮果沾鹽生食或是將果實加入咖哩內一起煮食。種子也可以食用,在食用前要先用火烤過。織葉蟻特別喜歡在檄樹上築巢,織葉蟻會利用檄樹的葉子做巢,而這些螞蟻也會保護檄樹,會驅除一些對檄樹有害的昆蟲。檄樹果實的味道也會吸引果蝠前來食用,而果蝠會幫助散播檄樹的種子。 諾麗果由開花至成熟期需時90天。同一株諾麗果樹結有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實。一年365天,天天可以採到成熟的果實。諾麗樹屬常綠喬木喬木,可生長至15—20尺高,葉呈橢圓形,花白色,果熟後呈黃色,大小約如馬鈴薯。
與大多數水果不同的是,一顆熟透的諾尼果掉到地上後並不會腐爛,而是在天長日久水分蒸發後逐漸縮成一團。在研究中,諾尼不易腐爛變質的特性吸引了研究人員的注意。這就是諾尼的強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