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雲山民行乞圖

橫雲山民行乞圖

《橫雲山民行乞圖》是清末著名畫家任伯年創作的一副人物畫。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的任伯年60餘套作品中最為知名的一件作品。

畫中的主人公為胡公壽,號橫雲山民。此畫創作於1869年,為任伯年初來上海,感胡公壽提攜之情的精意之作。

任伯年擅畫多種類型,他的人物肖像畫尤其精彩,被認為是中國近代人物畫創作中的第一個高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雲山民行乞圖
  • 作者任伯年
  • 創作年代:1868年(清戊辰同治七年)
  • 分類:近代藝術
  • 作品類型:中國畫
  • 材料:紙本
  • 尺寸:縱147cm,橫42cm
  • 形態:軸
  • 技法:設色
  • 現收藏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藝術賞析,創作背景,藝術家簡介,

藝術賞析

《橫雲山民行乞圖》描繪了一位側身而立、頭戴破笠、手持竹杖、衣衫破爛,赤腳而立,類似乞丐的中年男子形象。畫面右上角有 “橫雲山民行乞圖 胡公壽自題”的字樣。可以判斷畫中的人物是胡公壽,橫雲山民其實就是胡公壽的號。
胡公壽是當時上海畫壇非常有名氣的一位職業畫家。不過有意思的事,為何要將這位知名人物畫成乞丐樣?其實如果仔細分析畫面,就會發現這是任伯年的刻意而為:這位乞丐左臂挎著的竹籃中,放著書冊和梅花枝,他的面孔更是潔淨、豐潤,不太像長期行乞之人。包括薛永年、郁文韜在內的很多學者都曾指出,這種乞丐的裝扮,其實是一種文人進行身份扮演來抒發心緒的方式。當時上海有許多藝術家都以乞丐來調侃自己,像是與任、胡二人都交好的書丐高邕、印丐吳昌碩、蘭丐閔泳翊等。這種方式既是表達當時他們以藝乞食的生活境況,同時畫中那些象徵著文人高潔氣質的梅花等等的元素,又暗示著他們的賣畫,其實是為生存的不得已之舉。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然是有作為文人畫家的這個藝術追求。
從藝術風格來看,這件作品畫法是精工細膩,有任伯年早年家學所得的民間寫真之功底,把人物描繪得是形神兼備。但是同時他也兼顧了一些筆法韻律。比如,在這個衣紋的處理上,筆觸頗為大膽率性。這些也暗示了他來到上海之後,在創作上探索轉變。

創作背景

《橫雲山民行乞圖》畫面內容記載了任伯年與胡公壽當年的往來故事。1868年底,任伯年到上海尋求發展時,胡公壽對他有知遇之恩。胡公壽是一位職業畫家,比任伯年長27歲,在當時的上海畫壇非常有名。胡公壽不僅介紹任伯年去古香室南紙箋扇店畫扇來維持生計,還把他引薦給當時在上海地區非常重要的一些畫家和知識分子。像虛谷高邕與任伯年的交往都得益於胡公壽。任伯年自己對胡公壽的提攜也是非常感激,胡公壽的畫室名為寄鶴軒,任伯年就將自己的畫室命名為依鶴軒,從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尊重。而這件《橫雲山民行乞圖》就畫在1869年任伯年剛到上海,剛受到胡公壽幫助的時刻。所以這件作品可能就是專為了感激胡公壽而作。

藝術家簡介

任頤(1840年-1895年),初名潤,字伯年,小名任和尚,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任伯年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著名的海派畫家之一,與任熊任熏並稱“海上三任”。其繪畫技法全面,人物、花鳥,山水等,無一不能。在演習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西方繪畫中的素描、水彩技法,堪稱百年難遇的全才畫家。
作品曾展出於2021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天才縱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任伯年作品專題展》,2015-2016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傳統的維度——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美術學院對民族傳統繪畫的臨摹與購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