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道子長城鳥化石由地質研究員季強等人於1999年發現並命名,“橫道子”取自化石發現地點,“長城鳥屬”這一名稱源自我國的長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橫道子長城鳥
- 拉丁學名:Changchengornis hengdaoziensis
- 界:動物界
- 年代:白堊紀早期
基本信息,科學分類,個體特徵,化石發現,
基本信息
【地層層序】:晚侏羅-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
【化石產地】:中國遼寧省朝陽市北票橫道子
【保護級別】:遼寧省一級
【化石編號】:GMV-2129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亞綱:目科未定(Incertae sedis)
目:孔子鳥目(Confuciusornithiformes)
科:孔子鳥科(Confuciusornitnidae)
屬:長城鳥(Changchengornis)
種:橫道長城鳥(C. hengdaoziensis)
個體特徵
橫道子長城鳥長有長羽毛,無齒而具角質喙,而且在頭骨、前肢、胸骨、腹膜肋、腰帶、尾綜骨、羽毛等許多方面與孔子鳥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特徵。但其喙前部顯著鉤曲、上頜骨具窩坑、下頜前部較短且後部較高、叉骨結合部具一小瘤、肱骨近端不發育、第Ⅰ趾相對較長等有別於孔子鳥。橫道子長城鳥頭上有一簇或冠,化石標本有兩條長及像絲帶的尾巴羽毛(雄性個體)。其個體稍小於孔子鳥,肱骨大而突起,腹膜肋呈“V”字形,骨骼輕巧,飛羽發達,比孔子鳥更為進步。
化石發現
長城鳥除了完模標本:一副稍為破損的骨骼外,只有少量的遺骸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