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大頭菜

橫縣大頭菜

橫縣大頭菜,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橫縣大頭菜,色澤金黃、肉質脆嫩,2009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橫縣大頭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縣大頭菜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
  • 品質特點:色澤金黃、肉質脆嫩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第68號
  • 批准時間:2009年7月9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橫縣大頭菜,色澤金黃、肉質脆嫩,粗纖維含量低,風味獨特,香氣獨特濃郁。
橫縣大頭菜
橫縣大頭菜富含有豐富的鈣、硒、鉀等,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比其他地區的大頭菜高很多。

產地環境

橫縣水資源豐富,鬱江流經縣境。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主要河流有鬱江、鎮龍江、蒙江河、東班江、清水江、羅風河、沙坪河、曲江、蓮塘河,最大的河流是鬱江,年平均天然徑流量375億立方米。有大、中、小型水庫194座。庫容量在1千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188座,總庫容4.22億立方米。
橫縣大頭菜
橫縣年氣溫偏高、降雨偏少、日照偏多年平均氣溫21.8℃,年總降雨量1391.4毫升,年總日照時數1717.6小時,良好的降雨量和氣候條件有利於大頭菜的生長。

歷史淵源

廣西橫縣種植大頭菜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多年。橫縣大頭菜早在清代乾隆年間便已馳名中外。
橫縣大頭菜
據橫縣史記記載,最早種植、醃製大頭菜是南鄉陳塘村,相傳已有13代,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生產情況

截至2018年,橫縣約有1.5-2萬農戶種植大頭菜,種植面積達4萬畝,產鮮菜約12萬噸,成品菜(鹹坯)約6萬噸。
橫縣大頭菜

產品榮譽

1960年,橫縣大頭菜參加巴拿馬國際農副產品展覽,獲得銀獎。
橫縣大頭菜
2009年7月9日,橫縣大頭菜經國家質監總局批准,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橫州鎮、南鄉鎮、那陽鎮、百合鎮、馬山鄉、馬嶺鎮、雲表鎮、鎮龍鄉、校椅鎮、石塘鎮、六景鎮、陶圩鎮、蓮塘鎮、平馬鎮、巒城鎮、平朗鄉、新福鎮等17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本地佛手芥菜。
(二)立地條件。
土層厚度≥39厘米,土壤質地疏鬆、含沙礫多,有機質含量≥1.5%,pH值5.0至7.5之間,排灌條件良好。
(三)栽培管理。
1. 播種育苗:採用移栽法;每66.7畝苗床用種50克至76克,供667畝大田栽植之用;播種時間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 定植密度:每667畝留苗1600至2200株。
3. 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定植前每667畝施腐熟有機肥不得少於1500千克,追肥以含有N、P、K速效複合肥為主,收穫前30天停止施肥。
4.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1. 採收時間:12月中旬至2月中旬。
2. 採收標準:株重1.0千克以上,塊根粗大,肥嫩,不空心,無或輕蟲傷。
(五)醃製工藝流程。
原料採收 →原地日曬1至2天 →清洗→入池加鹽頭踏24至36小時→起池自然瀝水→切片厚度12至15毫米,每片帶有2-3片菜葉→ 換池加鹽二踏36至48小時→起池日曬2天→入缸鹽封→鹹坯製品→包裝或不包裝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表皮有鹽霜,切面呈均勻金黃色,香氣獨特濃郁,口感脆嫩,無酸味、苦味等異味,肉質細膩。
2. 理化指標:蛋白質≤1.8%,碳水化合物≤5.3%,粗纖維≤1.2%,有機酸≤6600毫克/千克。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