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渠易說

橫渠易說

張載(1020~1077)撰。張載,字子厚。世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僑居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世稱橫渠先生。

基本介紹

  • 書名:橫渠易說
  • 類別:教育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古籍概梗,四庫提要,

古籍概梗

橫渠易說
三卷。張載(1020~1077)撰。張載,字子厚。世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僑居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世稱橫渠先生。歷雲岩令、崇文院校書、太常禮院等職。
少孤、自立,喜談兵。後讀佛老之學,累年無所得,轉而習“六經”。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認為世界本源是太虛一元之“氣”,萬物皆由“氣”聚散變化而成。因講學關中,世稱“關學”,為理學四大派別之一。
著有《橫渠易說》三卷、《正蒙》十篇、《經學理窟》十二篇,編入《張子全書》。《橫渠易說》上、下經各為一卷,《繫辭傳》以下至《雜卦傳》為一卷。末有總論十一則,附有呂大臨《橫渠先生行狀》一文。
其書解說簡略,往往經文數十句中一無所說。
該書最早的版本為嘉靖十七年(1538年)呂楠校刻本。清有《通志堂經解》本,並收入《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中。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易學叢刊》收入,與《溫公易說》刊為一冊。

四庫提要

《橫渠易說》·三卷(內府藏本)
宋張子撰。《宋志》著錄作十卷。今本惟《上經》一卷,《下經》一卷,《繫辭傳》以下至《雜卦》為一卷,末有《總論》十一則,與《宋志》不合。然《書錄解題》已稱《橫渠易說》三卷,則《宋志》誤也。楊時喬《周易古今文》稱今本只六十四卦,無《繫辭》,實未全之書。則又時喬所見之本偶殘闕耳。是書較程《傳》為簡,往往經文數十句中一無所說。末卷更不復全載經文,載其有說者而已。董真卿謂《橫渠易說》發明二程所未到處。然考《宋史》,張子卒於神宗時。程子《易傳序》則作於哲宗元符二年,其編次成書則在徽宗崇寧後,張子不及見矣。真卿謂發明所未到,非確論也。其說《乾·彖》用“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說《文言》用“穀神”字,說“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語,皆借《老子》之言,而實異其義。非如魏晉人合《老》、《易》為一者也。惟其解《復卦》“後不省方”,以後為繼體守成之主,以“不省方”為富庶優暇,不甚省事,則於義頗屬未安。此又不必以張子故而曲為之辭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