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海節度使

橫海軍一般指本詞條

橫海節度使,唐方鎮。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中央政府的力量削弱了,地方勢力增強了,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橫海軍自貞元四年(788)開始割據至乾寧五年(公元898年)併入幽州,凡110年。到宋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才徹底結束藩鎮割據的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海節度使
  • 設定時間:762年
歷史沿革,割據與平定,歷任節度使,

歷史沿革

唐方鎮。又名滄景,後期號義昌軍。開元十四年(726),置橫海軍,貞元四年(788)升橫海軍節度使。治所在滄州(今河北滄縣東南)。轄境屢有變動,較長期領有滄、景、德、棣四州,約當今天津市馬廠減河以南,運河以東,山東津浦鐵路線以東,黃河以北及博興縣北部地區。先後為程日華程懷直、程懷信、程執恭李全略等所割據。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廢,不久復置。五年 (公元831年)號義昌軍。乾寧五年(公元898年)併入幽州鎮。五代梁曰順化軍,唐復曰橫海軍,宋因之,金廢。

割據與平定

開元十四年(726),唐政府於滄州置橫海軍,以滄州刺史為軍使。安史之亂後廢置。德宗建中三年(782)復置,以滄州刺史程日華為軍使。貞元四年(788),日華死,其子懷直自知留後,而唐政府升橫海軍為節鎮,以懷直為節度使。此後,橫海鎮長期領有滄、景(治今河北景縣東北)、德、棣(治今山東惠民東南)諸州,而平盧成德幽州鎮諸鎮及朝廷對此數州爭奪不已,此數州所屬時有變動。
懷直好遊獵,常幾日不歸,不理軍政,不問士卒饑寒。貞元十一年(795)九月,其從父兄、兵馬使程懷信乘其遊獵晚歸之機,閉門不納;懷直不得已,奔歸京師,懷信即為節度使。永貞元年(805)懷信死,其子程執恭(後改名權)知留後事,朝廷拜其為節度使。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唐平淮西鎮,執恭懼,舉族入朝,朝廷拜其為邠寧節度使。此後,朝廷先後以鄭權烏重胤、杜叔良為橫海節度使。
穆宗長慶二年(822),朝廷又以德州刺史李全略(原名王日簡)為橫海軍節度使。不久,全略遣其子同捷入侍,並貢錢千萬。同捷回滄州後,全略奏請以其為滄州長史、知州事,兼押中軍兵馬。朝廷不得已,許其請。於是全略陰結將士,選拔才武,為傳子之計。德州刺史王稷,家資豐厚,善撫士卒,得眾之心,為全略所。忌,本人及全家都被殺死。
敬宗寶曆二年(826),李全略死,同捷擅領留後,為獲得支持,繼承父位,以重金賄賂鄰道。朝廷知其用心,終年不發朝旨。太和元年(827),文宗即位後,同捷遣其掌書記崔從長奉表與其弟李同志、李同巽入朝,表示願遵朝旨,實際希望朝廷準其承襲父位。朝廷為剷除此鎮割據,授李同捷為兗海節度使,而以天平節度使烏重胤為橫海節度使。同捷以將士留己為託詞,不受詔命;棣州刺史欒瀠遣使入朝,告其背叛朝廷,為其所殺。於是朝廷遣諸道兵討伐,德州、棣州百姓懼怕兵禍,多奔於鄆州。同捷又重賄河北藩鎮,以求退兵,盧龍(幽州)節度使李載義向朝廷獻其所賄玉帛及妓女47人。此年十月,烏重胤屢破李同捷之兵。太和二年三月,武寧節度使王智興攻棣州,焚其三門,又引水灌城;九月,克棣州,守將張叔連降。十月,魏博兵敗橫海兵,攻拔平原。十二月,武寧軍兵馬使李君謀攻拔無棣(今山東無棣)。此時,烏重胤已死,朝廷以左金吾大將軍李佑為橫海節度使。太和,進圍德州;四月,克德州,同捷請降,李佑遣大將萬洪代守滄州。宣慰使、諫議大夫柏耆疑同捷詐降,率300騎入滄州,殺死萬洪,取同捷及其家屬赴京師。至德州界,柏耆又殺死同捷,獻其首於朝廷,詔流同捷三年二月,李佑率諸道兵破李同捷之兵母、妻及子於湖南。八月,朝廷以衛尉卿殷侑為齊、德、滄、景節度使(棣州屬平盧)。殷侑至鎮後,與士卒同甘苦,招撫百姓,勸課農桑,由此戶口滋殖,倉廩豐實。

歷任節度使

程日華(782-788)
程懷直(789-795)
程懷信(795-805)
程執恭(805-817)
鄭權(818)
烏重胤(818-821,827)
杜叔良(821-822)
李全略(822-826)
李同捷(827)
李寰(827-828)
傅良弼(828)
李佑(828-829)
李岵(829)
傅毅(829)
殷侑(829-832)
李彥佐(832-838)
劉約(838-849)
李琢(849-854)
杜中立(854-861)
渾品(861-864)
盧簡方(864-872)
鄭漢卿(872-880)
楊全玫(880-884,885)
王鐸(884)
盧彥威(886-899)
劉守文(899-908)
劉延祚(9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