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沔港

橫沔港

橫沔港,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部南北向河道,潮汐河。元代名為沔溪,明代始改名為橫沔港。南段又稱東黃泥浜。南至六灶港,北至川楊河馬家浜對接,全程6.60公里。。流經浦東新區張江鎮康橋鎮周浦鎮橫沔港東通小五灶港,三灶港、四灶港;西通牌樓港、殷家浜等。

橫沔港航道全程6.6公里,通航等級7級,通航能力為20噸級。原為橫沔鎮水上交通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沔港
  • 外文名:HengmianGang River
  • 別名:東黃泥浜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黃浦江東部水系
  • 地理位置: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部
  • 流經地區: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鎮、康橋鎮、周浦鎮
  • 發源地: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瓦屑村六灶港口
  • 主要支流:小五灶港、三灶港、四灶港、牌樓港、殷家浜、沿船港
  • 河長:6.60 km
  • 河口位置: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鎮張江大劇場川楊河口
  • 通航等級:7級
名稱由來,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航道航運,

名稱由來

橫沔港在元代名為沔溪,故鎮亦稱沔溪,明代始改名為橫沔港、橫沔鎮。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所建的跨橫沔港的一座石橋,名“沔溪第一橋”(俗呼地力橋)。傳說由於南北向的橫沔港直似旗桿,南端折向西北的搖紗港到小高峰流入沿船港,狀似三角旗,小高峰是一塊氽地,恰似旗珠,整個地形好象一面橫臥的三角旗。歇後語:旗桿跌倒——橫眠。文人墨士易“眠”為“沔”,橫沔之名由此而來。

幹流概況

橫沔港
橫沔港
橫沔港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橫沔港,上海市浦東新區南北向潮汐河。南接起六灶港(一說下沙鹽場界河),北至川楊河馬家浜對接。全程6.60公里。其中,北段原川沙縣境內長4.02公里。沿港流經新豐、沔北、中心、勞動、十村等五個村和孫橋鎮。南段流經康橋鎮、周浦鎮(原橫沔鎮、瓦屑鎮)。
橫沔港
橫沔港(右)北起於川楊河(縱)接馬家浜(西溝港)(左)
橫沔港
橫沔港孫橋段.jpg
橫沔港
橫沔港勞動村段
橫沔港
橫沔港康橋工業區段
橫沔港
橫沔港橫沔老鎮段
橫沔港
橫沔港趙行村一段
橫沔港
橫沔港(上)南迄瓦屑村六灶港(下)

水文特徵

橫沔港水位主要受長江口、黃浦江的潮汐作用、區域的降雨徑流及浦東片水利控制工程的調節等影響。橫沔港屬塘西片,其水位特徵:1983年前,平均水位2.35米,最高水位4.37米(1963年9月13日),最低水位1.53米(1976年8月17日)。1983年後,水位得以控制。1983~1999年,平均水位2.58米,最高水位3.61米(1999年6月10日),最低水位2.01米(1984年1月14日)。低最低值為2.68‰,平均含鹽度為5.0‰。其氯化物含量分別為2819.9毫克/升、1468.14毫克/升、2786.7毫克/升。為保證旱引澇排,水利部門制定了“保證水位”,依賴並服從浦東片水資源統一調度,常年水位控制在2.50米~2.80米之間。

主要支流

橫沔港
龍船港(橫)交橫沔港於橫沔老街南
鹽船港,又名沿船港,據清雍正《分建南匯縣誌》記載,此港古時是泊鹽船之處。鹽船港東起橫沔港,西至鹹塘港,是橫沔鎮中部東西向的縣級河道,交通運輸十分繁忙,橫沔境內長7公里,與高新河、創業河、躍進河、官界港等河相交匯,河道流經沔青村、人西村、人南村、火箭村、湯巷村、沿南村、沿北村等。是橫沔鎮水利與運輸的大動脈。
龔漕港,東至界浜,西至鹹塘港。橫沔鎮境內長約6.5公里,穿越沔青、人南、火箭、沿南等村,與高新河、創業河交匯。修築創業路後,龔漕港在該路段河道中斷。
牌樓港,東起橫沔港,西經康橋鎮三角村通鹹塘港,橫沔境內長6公里,與橫西河、高新河、油車港、創業河、官界港相交匯,流經沔青、人西、高西、湯巷、沿北村。1981年,人西村因吹泥造田,曾淤積一段,於同年冬,人工開挖疏浚1.03公里。
沈家漕,大浦港沈家漕東起橫沔港,西至湯巷村與大浦港相接,是南匯縣橫沔鎮與浦東新區孫橋鎮的界河,流經高西、湯巷村。大浦港東接沈家漕,西經康橋鎮三角村通鹹塘港,流經湯巷村、沿北村。
沙塗港,自北七灶港向北至南場界河,與橫沔港相接。
南場界港,在新港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諸氏盤,在小五灶港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虹橋港,在諸氏盤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吉氏盤,在虹橋港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繆涇港,在瞿家港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寺前港,在繆涇港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小四灶港,在小三灶港北,東通護塘港,西達橫沔港。
夷浦達,在小四灶港北,東通護塘港,西截曹家溝,自橫沔港西流至御家橋。
瞿家港,西起橫沔港,東至浦東運河。流經張江鎮(孫橋)長園村,鎮域欄桿、界龍、妙境和城南村。全長8.6公里,鎮域內為6.7公里。為歷史老河道,因姓得名。清嘉慶《松江府志》載:“自護塘港西流達橫沔港。”可通航20噸位船隻。
楊家港,西起橫沔港,東至浦東運河。流經張江鎮(孫橋)長園村,鎮域欄桿、界龍、南高橋和虹橋村。全長8.6公里,鎮域內為6.7公里。為歷史老河道,因姓得名。清嘉慶《松江府志》載:“楊家港,自護塘西流達橫沔。”
諸字盤港,又名花園港。西至橫沔港,東至浦東運河。流經張江鎮新豐村,鎮域欄桿、黃樓、界龍、南高橋、虹橋村。全長8公里。為歷史老河道。可通航20噸位以下船隻。
虹橋港,西起橫沔港,東至浦東運河。流經張江鎮新豐村,鎮域棋桿、黃樓、界龍、杜坊、南高橋、虹橋村。全長8公里,鎮域內長6.1公里。港以橋名。可通航20噸位船隻。
唐家浜,位於七灶港之北,西與南匯區的唐家浜相接。經川沙鎮和機場鎮,與通城河、浦東運河、紅星河相交。總長6.14公里(鎮域內長4.85公里),其中西端1.29公里與南匯區交界。為歷史老河道,相傳由土著唐牛郎開挖,故名。可航行20噸位船隻。
長界港,原名南場界港。西至橫沔港,東至浦東運河。流經張江鎮鎮域棋桿、趙行、金家、新春、牌樓、陳行、八灶、高橋村。全長9公里。河名來歷:明代下沙鹽場分為三個場,轄9個團,第二場為四、五、六團,第三場為七、八、九團。此界河位於六團與七團之間,故名。清嘉慶《松江府志》載:“南場(長)界港自護塘西流經龔家路墳人橫沔。”今西端不變,東達浦東運河,可通行20噸位以下船隻。
小五灶港,俗稱五灶港,也稱小五灶港。西起橫沔港,東達浦東運河。流經張江鎮鎮域棋桿、金家、新春、陳行村。全長9.1公里,張江鎮域內長6.8公里,為西運鹽支渠、18條灶門港之一。清嘉慶《松江府志》載:“小五灶港,東至護塘西流達橫沔,又西接搖紗港,西北流經小高峰人鹽船港。”可通航20噸位船隻。
小三灶港,俗稱三灶浜。西起橫沔港,東至川沙城河浜。流經張江鎮中心村、喬弄村和鎮域長豐、新德、城西、妙境村、抵城河浜。長6.65公里,為西運鹽河八團運鹽支渠、18條灶門港之一。此港從川沙城經橫沔港轉入長浜達白蓮涇至黃浦江,為川沙至上海的通航要道。民國時期有班船從水關橋起航至滬往返。現仍為浦東南部地區的航運河道。可通航20噸位船隻。
三灶浜,又名三灶港(或小三灶港)。處於張江鎮境域東南,東西流向。東起川沙護城河,西通橫沔港,全長6.65公里。張江鎮域流經環東、中心、勞動三個村,長3.4公里,占全長的二分之一。此港曾為西運鹽河八團運鹽支渠,十八灶門港之一。自川沙縣城順三灶浜經橫沔港轉入長浜白蓮涇至黃浦江,為川沙至上海的水路通航要道。50年代曾有班輪通航於滬川兩地之間,通航能力為20噸級。1990年代,由於川沙集鎮改造,城內之三灶港已填平。
殷家浜,東西向,處鎮域西南。西接浦東新區(原南匯區)境內湯基港,東通橫沔港。流經錢堂、韓盪、勞動三村,全長3.8公里。
金銀河,東起橫沔港,西至黃泥浜,長670米,河面寬14米。1976年,為辦自來水廠, 時瓦屑鎮解決取水問題而開挖。
橫沔港
馬家浜(西溝港)(左)川楊河(上)、橫沔港(下)交匯處
馬家浜西溝港),是浦東新區南北向幹流,縱穿境域而過。南經川楊河通橫沔港,北至滬東造船廠入黃浦江。全程流經張江、金橋、洋涇(現屬花木)三鎮,長11.8公里。境內北起界溝浜,交呂家浜、川楊河,南止陸家大橋南堍下長浜聞家灣口。沿途經團結、八一、瞿家、建中、偉豐五個村及張江鎮老街西市,長4.8公里,占全長的近二分之一。馬家浜河面寬25米,河上建有大、小橋樑21座,通航能力40噸級。
橫沔港
七灶港(橫)交橫沔港(縱)於界浜村北

治理開發

民國元年(1912年),為配合川航線改道,疏浚三灶港,同時疏浚橫沔港、長浜、呂家浜。
1955年、1964年張江鎮曾兩次疏浚橫沔港,完成土方19.86萬立方米。1980~1985年,橫沔港兩岸分段建成防汛牆5.2公里,占總岸線7.08公里的73%。1998~1999年,拆除兩側違章建築400餘平方米,清除垃圾1200餘噸。修建橫沔港路砼欄桿1900餘米,並配置路燈、廣告燈箱,兩岸綠化面積5500餘平方米。

航道航運

橫沔港,自浦東新區界至北六灶港,全程6.6公里,通航等級7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