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帶隆背蛛,Tylorida ventralis (Thorell,1877),蛛形目肖蛸科隆背蛛屬的一種蜘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橫帶隆背蛛
- 拉丁學名:Tylorida ventralis (Thorell,1877)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 亞目:後紡亞目
- 科:肖蛸科
- 亞科:銀鱗蛛亞科
- 屬:隆背蛛屬
- 種:橫帶隆背蛛
基本信息,原始文獻:,生境:,國內分布:,國外分布:,資料來源:,雌蛛形態描述,鑑別特徵,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編號: 3196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OPISTHOTHELAE
中文亞目: 後紡亞目
總科: 圓蛛總科
superf: Araneoidea
中文科名: 肖蛸科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亞科: 銀鱗蛛亞科
拉丁亞科: Leucauginae
中文屬名: 隆背蛛屬
拉丁屬名: Tylorida
拉丁種名: ventralis
定名人:(Thorell)
年代:1877
中文名:橫帶隆背蛛
ogenus:Meta
原始文獻:
Ann. Mus. civ. stor. nat. Genova 10: 423.
生境:
多棲息于山地灌叢間,結水平圓網,蜘蛛通常位於網旁葉片之下。
國內分布:
湖南,貴州,雲南,台灣,香港。
國外分布:
印度,紐幾內亞。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308-310
雌蛛形態描述
體長6.75~7.38。一雌蛛體長7.38:頭胸部長2.97,寬2.34;腹部長5.04,寬3.15。背甲黃褐色,沿側緣具較寬的黑褐色縱條斑,眼群至背甲的後緣之間具一前寬後窄的近似三角形的黑褐色斑,黑褐色斑內以及背甲邊緣具少量細毛。頸溝和放射溝明顯。中窩縱向,前半部具一“八”字形黑色刻紋,每條刻紋的後端為一小深坑。兩眼列均後凹,後眼列較前眼列稍寬。前中眼間距稍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13:0.10);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20:0.15);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48,前邊寬0.47,後邊寬0.43。前中眼=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0.18:0.18:0.15:0.15)。
額高0.20,大於前中眼的直徑。螯肢淺褐色,前面的上半部具淺黑褐色網狀紋;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有4齒。下唇、顎葉和胸板均呈黑色,下唇近端部黃褐色,但前緣具一黑色細邊。步足黃褐色,腿節的近端大半部和近末端,脛節和後跗節的基部、中部和端部均呈淺黑褐色,膝節和後跗節幾乎全節均為淺黑色。具少量較粗的黑色刺,腿節和脛節刺的基部均有一黑色點。腿節Ⅰ具5根前側刺,脛節Ⅰ具3根前側刺。腿節Ⅳ具2列15根聽毛,聽毛列的長度約占腿節長的2/5。後跗節Ⅰ~Ⅲ的背面近基部各有一根聽毛。步足測量:Ⅰ22.74(6.66+7.47+7.56+1.05),Ⅱ13.86(4.14+4.41+4.32+0.99),Ⅲ6.57(2.16+1.89+1.80+0.72),Ⅳ11.79(3.96+3.51+3.51+0.81)。
雄蛛
體長5.49~6.21。一雄蛛體長6.21:頭胸部長2.79,寬2.07;腹部長3.96,寬2.16。身體的形狀、顏色及眼的排列近似於雌蛛。體較雌蛛略小。螯肢變異,較雌蛛的細長,螯牙長約為螯基長度的1/2;前齒堤有3齒,第l、3齒較大,第2齒較小,第3齒位於螯肢近中部,第2齒靠近第3齒;後齒堤有5齒,第1、2齒較大,靠近螯牙基部,其餘3齒很小。
步足的淺黑褐色部分較雌蛛的淺。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3.29(1.50+0.33+0.33+1.13);步足Ⅰ28.98(8.41+8.64+10.80+1.13),Ⅱ17.50(5.22+5.49+5.67+1.12),Ⅲ 7.83(2.97+2.07+2.07+0.72),Ⅳ13.27(4.41+3.78+4.14+0.94)。足式同雌蛛。觸肢的轉節和腿節較長,膝節和脛節長度之和較跗舟短;跗舟背面基部的距狀突起較副跗舟長,腹面觀引導器頂端的黑色角狀導片指向前方。
鑑別特徵
本種的形狀近似於筒隆背蛛T.cyindrata,但有如下不同:
①身體明顯小;
②外雌器的凹陷靠近生殖溝;
③雄蛛引導器頂端的角狀導片較短;
④雄蛛螯肢的後側面不具橋狀脊。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印度,紐幾內亞。
國內分布:湖南、貴州、雲南、台灣、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