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帶蛇鰻
- 拉丁學名:Ophichthus fasciatus (Chu, Wu et Jin ,1981)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目:鰻鱺目
- 科:蛇鰻科
- 亞科:蛇鰻亞科
- 屬:蛇鰻屬
- 分布區域:台灣海峽
-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6尾,體長630-915mm;采自福建平潭、廣東汕尾。
體長為體旬紋戲欠高的26.9-33.7 (30.7) 倍,為體寬的30.4-36.9 (34.6) 倍,為肛前軀幹長的1.9-2.0 (2.0)倍,為背鰭前距的8.3-8.7 (8.4) 倍,為胸鰭長的38.8-45.8 (42.3) 倍。頭長為吻長的4.5-5.6 (5.1) 倍,為眼徑的9.1-13.1 (10.9) 倍,為眼間隔的5.1-5.6 (5.5) 倍。口裂長為口裂寬的1.2-1.3 (1.2) 倍。
體細長,軀幹部呈圓柱形;尾部稍側扁。頭中等大,尖錐形。吻尖而突。眼中等大,圓形。眼間隔寬闊,稍隆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呈短管狀,位於吻端的側腹緣,接近上唇的邊緣;後鼻孔具寬長的皮瓣,呈斜形的大裂孔,位於眼前緣下方、上唇邊緣的內側。口中等大,口裂向後達眼的後下方。上頜長於下頜。齒錐形;上下頜齒各1行,前方的齒較大;前額骨齒6個,平行排列成2行,與犁骨齒不習虹酷相連續;犁骨齒在前方偶有2-3個齒排列成2行的,後方合為1縱行。上下唇邊緣無唇須,但有較密集的細小突起。舌附於口底。鰓孔較大,呈裂縫狀。肛門位於身體的中部或中部稍後方。
體無鱗,拜葛皮膚光滑。側線孔明顯,頭部粘液孔發達。
背設凶槓鰭起點在鰓孔的上方。臀鰭起點緊位於肛門後方。背、臀鰭發達,止於尾端的稍前方,不相連續。胸鰭發達,胸鰭長為鰓孔寬度的2倍以上,稍長於口裂,後緣圓形。無尾鰭,尾端尖禿。
液浸標本頭的背部灰黑色,體背部深棕色,腹側淺棕色,腹部淡應熱料白色。體側具有20餘條寬窄不一的灰黑色雲斑狀橫帶。背鰭淺灰色,邊緣黑色,鰭膜上有20餘條灰黑色的橫帶,與體淚盛臭臘側橫帶相連續;背鰭起點處有一長度詢槳頸約為吻長2倍的黑色大橫斑。臀鰭淺灰色,邊緣隱具10餘條灰色橫帶。胸鰭深黑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為我國特有種,現知僅分布於台灣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