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岡村(廣東省開平市金雞鎮)

橫岡村(廣東省開平市金雞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岡,現屬廣東省開平市金雞鎮大同村委會。背靠金雞山,面向廣闊田野,南來溪水環流而去,西望遠山群峰來朝。因村後有平岡橫亘,故名“橫岡”。周邊有錦湖、山仔廠、龜仔、余聯、鳳來里等村。

橫岡原屬新會,清代劃入開平得行都,民國屬開平第五區錦湖四堡鄉,共和國屬開平金雞鎮。錦湖一帶李姓大小村落一二十處,以橫岡為最大。戶籍人口約1200人,以務農、家禽飼養等為主業,也多外出從事建築裝修。華僑多在美國、馬來西亞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岡村
  • 外文名稱:Heng Ga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開平市金雞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電話區號:0750
  • 面積:1200畝
  • 人口:1200
  • 方言:廣府四邑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村落由來,橫岡之“名”,名勝地標,掌故傳說,著名人物,歲時節慶,地圖導航,

村落由來

傳始遷祖棟公(號任堂)世居江西吉水,北宋末年(12世紀)因避戰亂,與弟棕、妻禢氏率三子侃、徇、佁遷南雄珠璣里,又遷番禺流溪里、廣州高第街。棟公卒後,次子徇公卜居開平大岡,禢氏與三子佁公卜居台山簕竹坑,而長子侃公則卜居新會雲步(今新會司前石步)開基,是為雲步房一世祖。至五世祖益夫公,子孫開枝散葉,一支移居開平塘口神步。明朝末年(17世紀中葉)十三世茂伯公由神步遷橫岡立村。錦湖橫岡原是荒野之地,李族子孫開疆闢土,繁衍生息,遂為旺族。
祭祖神龕祭祖神龕

橫岡之“名”

【教書名村】
橫岡歷來重視文教,子弟多教師、政府文職官員等,四鄉雅稱為“教書村”。近代誕生了主管文教的地方官員、國學大師、高級翻譯、音樂教授等。現在職從事大中國小教育工作的博士、教授、校長及各科教師逾四十人。
村場夕照村場夕照
【工匠名村】
橫岡錦湖“泥水佬”在清代民國均享盛名。幾乎家家都有建築工匠,後成為開平各建築公司主力,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近年更有建築業巨子三獲“魯班獎”殊榮。
【抗匪名村】
明清匪患頻繁,橫岡處交通要津,深受其害。1854年開平南路客匪發難,首場血戰即在橫岡。護村壯士堅守不屈,死難者二百餘人(事載《開平縣誌》等文獻)。村落失陷,鄉人流落各地。後聖華公等倡立元勝局,招勇剿賊。歷經十載,收復失地。重建村垣,整頓武備。環村高牆,至今矗立。蔚為奇觀。
【紅色名村】
抗日戰爭期間,村中有青壯年投軍入伍,參加緬甸遠征軍,亦有返鄉大學教師組織青年自衛隊,募捐抗日演出。中共開平特別支部也依託橫岡錦湖進行地下活動,為後來粵中地區黨政組織的發展打下基礎。
有詩讚曰:
教書名村屬橫岡,工匠技精走四方。
抗匪驅倭英雄氣,至今烈烈映高堂。

名勝地標

【茂伯李公祠】十三世橫岡始遷祖茂伯公祠。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一路三進,為祠堂典型形制。堂號“如松堂”,取意《詩經·天保》“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呼應茂伯公名諱。1994年橫岡成立敬老會,於內庭再立拱門,聯云:“老如松柏,壽比南山”亦此意。祠堂大門聯曰:“飛鵝獻瑞,射虎揚威。”“飛鵝獻瑞”指朱雀方鵝山來朝,獻瑞呈祥;“射虎揚威”則漢將軍李廣事跡也。20世紀,茂伯祠曾做國小、會堂、蠟燭廠、衛生站、老人院等,倖存至今。
松茂山壽松茂山壽
【立祥李公祠】十九世祖立祥公。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形制亦一路三進而規模略小於茂伯祠。1957-1984年曾為橫岡國小所在。現祠內仍以當年國小課室格局間隔。
【燈寮】三合土夯築。兩進,寮前原有牆垣環繞。舊俗每至新年,各家皆於燈寮為頭年新生的男孩都各掛花燈一盞,點燈至正月十五;又獻燒酒一埕,供鄉親隨意酌飲;新婚者按族譜字派行冠禮,張貼紅紙命字;族老亦將族中祖傳珍藏古畫懸於燈寮供鄉親觀賞。20世紀中葉立祥祖祠做國小期間,燈寮也曾作教師辦公處。
【護村牆】三合土夯築。厚兩尺,高三丈,長約九百丈。環村而建,呈“冂”字形。原南北兩角各有一瞭望樓,夜有壯丁值守。村牆工程頗大,建材亦精,但建成年代不詳。
榕蔭毓祥榕蔭毓祥
【至富宮】位於村西田中小丘。流水潺潺,樹茂竹豐。始建年代不詳,未知何方神聖。傳有贊曰:“一手黃金沾富有,滿頭白髮壽星公。”2013年重修。楹聯云:“天下財源沾富有,民間福澤錫豐盈。”神台聯云:“豈(疑字有誤)陶公巨業,至富有奇才。”
【細閘和炮樓】門閘原為木門木柱,聯云:“毓秀鐘靈地,祥雲瑞日天。”額題“毓祥”之石門匾,仍存茂伯祠內。現細閘牌坊為旅港鄉親捐建,1993年落成,上題“橫岡”。
細閘炮樓由三合土築成,原為三層,樓中有小鋼炮兩門、千斤大炮一門,有壯丁駐守。現削為兩層,仍存數處槍眼。
【契爺榕】位於往龜仔、錦湖道口。樹齡已超兩百歲,名列《開平市古樹名木目錄》。一株分而為二為三,呈爪型。四鄉村民有以為子女契爺者,年節時來此樹下燃放爆竹,系紅布致意。

掌故傳說

“飛鵝獻瑞,筆架文昌”:橫岡背倚金雞山為祖山,村後有平岡,稱“開眼展翅”局,傳此即“橫岡”村名由來。村前沃野平疇,明堂開闊。右手側山仔廠小巒呈“印星就手”。村前金雞水從青龍方來,白虎方去。朱雀方近有鵝山,稱“飛鵝獻瑞”,遠處開恩交界群峰聳峙,形如筆架,主文運昌盛雲。
“碉樓釘雞翼”:橫岡向無碉樓,至1940年後,有一富戶建造碉樓,然至三層而家道中落,後人拆樓賣產。鄉人乃云:碉樓如釘,葉落歸根。釘住雞翼,鳳凰不飛。碉樓不再,文運亨通。可博一笑。然橫岡人才多外出而少回歸,亦憾事也。
“白衣仙人至富宮”:村西田間竹丘有舊廟“至富宮”,久頹。一日山仔廠某子弟行經此地,見一白衣仙女(或謂仙翁)招之,遂隨行。數步而仙人語之:“可返家去,不必跟隨。已許你大富大貴。”某後往澳門發展,今為建築業巨子,三獲“魯班獎”殊榮。近年乃重修至富宮。年節多有四鄉民眾前來焚香祈福。

著名人物

【李立晃祖孫三代】
李敦任教諭之番禺學宮現狀李敦任教諭之番禺學宮現狀
《橫岡李氏族譜》載:二十世祖立晃,道兆公之四子。授登侍郎。立晃公長子振德,國學生,誥封修職郎。振德公長子象育,國學生,道光二十八年(1848)特授番禺縣儒學正堂,任訓導。例授修職郎,鹹豐元年(1851)以訓導兼任教諭。有旗桿石存茂伯李公祠,上題:“道光二十八年特授番禺縣儒學李敦”(同治《番禺縣誌·卷九·十四·職官表二》、民國《開平縣誌·卷二十八·選舉表·仕宦》有記)。振德公次子象昆,國學生,候選縣正堂。
李鏡池】(1902-1975)字聖東。早年就讀村塾和蜆崗啟新國小。廣州協和神學院畢業後,赴燕京大學,師從陳垣、許地山、顧頡剛等名家研學。一生任教於燕京大學、嶺南大學、華南師範學院等處。尤以《周易》研究聞名,可稱“嶺南研易第一人”。所著《周易探源》《周易通義》等為海內外公認20世紀《周易》研究名著。
李鏡池故居李鏡池故居
【李森光】(1911-?)字學仁。1940年入伍國軍,參加抗日緬甸遠征軍。後保薦入讀黃埔軍校,1949年從湛江登船赴台。後以軍長職榮休。
【李俊潔】(1913-?)就讀開平中學時即投身學生運動,成為骨幹。後任教於錦湖禮林學校,在橫岡開展平民教育,辦識字班。1939年加入共產黨。1945年後,任中共開平特別支部書記、開平縣委組織部長等。1955年調武漢公安部門任職。1960年後,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任處長、辦公室主任、機關監委副書記等職。

歲時節慶

【正月掛燈】家中添丁,次年正月初八奉燒酒、豬肉和花燈往燈寮掛燈,拜神入祖。新婚男丁按族譜命字張貼紅紙。其時男女老少皆來看燈飲酒,十分熱鬧。
行山祭祖,清除雜草行山祭祖,清除雜草
【清明行山】行山祭祖在清明前一月,族親相約攜燒豬、滷鵝、鴨蛋、燒餅、糯米飯、甘蔗等往祖墳掃墓。清除雜草,焚香拜祭,燃炮,壓“砟山紙”,分糍燒肉而食,名曰“飲山酒”。
【端午走客家】本地端午提前在五月初一,曰“走客家”,即走避客賊入侵。此為清代土客械鬥留下的心理陰影。提前裹粽,以示戒懼。
【重陽敬老】鄉人眾籌,於重陽前後在村中舉辦敬老宴席。各地鄉親也多在此時返鄉聚首。
【冬至做冬】以魚丸、蘿蔔、冬菇、臘腸、大蔥切絲,煮出鮮湯,再放入實心湯丸同煮,稱“吃冬圓”。又有吃大紅柑以示“冬甘”,或殺雞宰鴨或以魚生作餐。種種活動,總稱“做冬”。

地圖導航

橫岡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