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則秦帝

橫則秦帝,春秋戰國,縱橫家蘇秦、張儀實施,最終連橫取得了勝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則秦帝
  • 時間:春秋戰國
  • 實施者:縱橫家蘇秦、張儀
  • 事實:連橫取得了勝利
解釋,詳細介紹,

解釋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張儀遊說諸侯,鋪陳各自的政治主張,終於在中國形成了“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的政治格局,聯盟(合縱)與反聯盟(連橫)成為當時各諸侯國鬥爭的基調。如果合縱成功,那么稱霸的將是楚國,如果連橫成功,稱霸的將是秦國。但歷史事實是,反聯盟(連橫)取得了勝利,也就是秦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了。

詳細介紹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與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 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與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齊、秦兩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秦或齊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的目的在於事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展土地的目的。最初,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公孫衍、張儀、蘇秦等人遊說於各個國家,合縱既可以對齊,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齊,這就是所謂“朝秦暮楚”。後來,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為了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