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序

戰國策序

《戰國策序》是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為其整理編輯的《戰國策》所作的序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戰國策序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文學體裁:序
  • 作者:劉向
作品原文,注釋,內容簡介,作品賞析,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
所校中《戰國策》書,中書余卷,錯亂相糅莒。又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國別者,略以時次之,分別不以序者以相補,除復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誤脫為半字,以“趙”為“肖”,以“齊”為“立”,如此字者多。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臣向以為,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國策》。其事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
序曰:周室自文、武始興,崇道德,隆禮儀,設辟雍泮宮庠序之教,陳禮樂弦歌移風之化。敘人倫,正夫婦,天下莫不曉然。論孝悌之義,惇篤之行,故仁義之道滿乎天下,卒致之刑錯四十餘年。遠方慕義,莫不賓服,雅頌歌詠,以思其德。下及康、昭之後,雖有衰德,其綱紀尚明。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餘業遺烈,流而未滅。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後,時君雖無德,人臣輔其君者,若鄭之子產、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並立於中國,猶以義相支持,歌說以相感,聘覲以相交,期會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猶有所行;會享之國,猶有所恥。小國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周之流化,豈不大哉!及春秋之後,眾賢輔國者既沒,而禮義衰矣。孔子雖論《詩》、《書》,定《禮》、《樂》,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無勢,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時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興。故曰:“非威不立,非勢不行。”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公,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夫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為強。是以轉相放效,後生師之,遂相吞滅,並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絕矣。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盡為戰國。貪饕無恥,競進無厭;國異政教,各自製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並起。當此之時,雖有道德,不得施設。有謀之強,負阻而恃固,連與交質,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遊說權謀之徒,見貴於俗。是以蘇秦、張儀、公孫衍、陳軫、代、厲之屬,生從橫短長之說,左右傾側。蘇秦為從,張儀為橫;橫則秦帝,從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然當此之時,秦國最雄,諸侯方弱,蘇秦結之,時六國為一,以儐背秦。秦人恐懼,不敢窺兵於關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國勢便形利,權謀之士,鹹先馳之。蘇秦初欲橫,秦弗用,故東合從。及蘇秦死後,張儀連橫,諸侯聽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國,據崤、函之阻,跨隴、蜀之饒,聽眾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蠶食六國,兼諸侯,並有天下。仗於謀詐之弊,終無信篤之誠,無道德之教,仁義之化,以綴天下之心。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小堯、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達;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淺薄,綱紀壞敗;民不見義,而懸於不寧。撫天下十四歲,天下大潰,詐偽之弊也。其比王德,豈不遠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夫使天下有所恥,故化可致也。苟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為之,何以率下?秦之敗也,不亦宜乎!
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國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皆可觀。

注釋

①中:即秘中,秘府。宮中皇家藏書的地方。
②中書:秘中之書。
③糅莒:雜亂。
④以時次之:按時間先後排序。
⑤本號:原名。
⑥辟雍:天子之學。
⑦卒:終於。
⑧遺烈:遺留下的功績。
⑨五伯:即”五霸“。
⑩聘:諸侯之間通問修好。
⑪尚:重視。
⑫捐:棄。
⑬敵侔:匹敵。
⑭貪饕:貪得無厭。
⑮右:尊。
⑯負:憑。
⑰帝:稱帝。
⑱饒:富足。
⑲綴:連屬。
⑳度:猜測。

內容簡介

這篇序言,首先敘述了校訂的經過,然後,主要地發揮了他對西周、春秋、戰國和秦帝國政教變化的觀點。他歌頌西周教化之盛,感嘆春秋、禮儀之衰,尤其反對秦孝公的變法和秦始皇的暴政,但對戰國遊說之士能作“扶急持傾”的權謀計策,則頗多讚許。

作品賞析

文中除扼要說明劉向校勘《戰國策》的大致情況外,還以主要篇幅記敘自西周興起至秦朝滅亡的歷史變遷。總結秦王朝短期滅亡的歷史教訓,本來就是西漢許多散文家的注意中心,與漢初這類散文相對照,劉向的這篇散文以舒緩從容簡約平實見長。

作者介紹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曾任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任散騎宗正給事中。他看到外戚許氏、史氏飛揚跋扈,宦官弘恭、石顯弄權生事,非常憂慮,屢次上書劾奏外戚、宦官,結果多次下獄,被廢十餘年。成帝時復得進用,改名向。以故九卿召拜為中郎,使領護三輔都水,後任光祿大夫、中壘校尉。期間,反對外戚王氏擅斷國事,因此得罪外戚和權貴,未能升職。曾受詔校閱群書,撰成《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他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不願交接世俗,專心研究經術,勤奮寫作。所作《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散文著作今存《洪範五行傳》、《新序》、《說苑》和《列女傳》等。奏疏名篇有《諫營昌陵疏》,校書敘錄名篇有《戰國策書錄》。文章特點是典雅博奧,從容徐緩。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劉中壘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