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果姐妹》是2012-6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橡果姐妹
- 作者:[日]吉本芭娜娜
- 譯者:李萍
- ISBN:9787532756834
- 頁數:105
- 定價:16.00元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6
- 裝幀:平裝
- 字數:39000
內容簡介,作品賞析,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書里的姐妹分別是“橡子”和“果子”,以果子為第一人稱講述了兩姐妹成長的經歷,她們幼年時,父母便因車禍雙雙離世,於是寄養在叔叔家,可是叔叔又患疾而過世,嬸嬸改嫁,又被姨媽收養。姨媽家境很好,但是逼迫她倆其中一個要嫁給醫生,早早規劃她倆的婚姻和人生,使得姐妹倆有了叛逃之心。
姐姐離家出走,妹妹身患腎炎,最後兩人求助於孤身一人生活的爺爺,並真心照料他到過世。房子按遺囑留給了姐妹倆,姐姐靠著雜誌編輯的工作賺錢養家,並與男友拍拖,妹妹卻因病在家,而且得了幻聽幻想症。她們兩個相濡以沫,為著愛情和小小的希望而生活下去,並且建立了以“橡果姐妹”為名的網站,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回信,用自己的人生經歷鼓勵他人。
作品賞析
作品主題
“死亡”的母題幾乎貫穿吉本芭娜娜所有的作品,在《廚房》、《月影》、《哀愁的預感》、《雛菊人生》、《甘露》、《盡頭的回憶》、《喂喂下北澤》等小說里,“死亡”總是如影隨形。“死亡”在她的筆下並非是一種突發的、悲慘的人生境遇,它反而更能將人們引向光明而純粹的本真存在,迫使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吉本芭娜娜的創作意圖來看,肉體的“死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靈魂的“新生”。流沙般的時光無法湮沒血跡斑斑的心理創傷,渴望獲得救贖的靈魂,嚮往充溢著愛與自由的新天地,也許走出一直固守的幽閉空間,才能真正治癒受傷的心靈。當果子手捧鮮花來到阿麥家鄉,在街邊偶遇阿麥的母親時,內心深深的歉意像陽光下慢慢散盡的濃霧,壓抑許久的悲傷總算被清理乾淨了。她確信自己還愛著阿麥,而阿麥也還愛著她,回到家裡以後再次夢見他來向她道別,他們之間真摯又純潔的愛情讓她的靈魂徹底擺脫了焦慮和憂愁的糾纏,獲得了自由與安寧。吉本芭娜娜篤信這種古老的、民俗化的、充滿靈異色彩的療愈方式。在《橡果姐妹》里,果子這樣講述自己獨特的療傷方法:“磨礪自己的靈魂”,“溫暖它,細心包裹好它,重新給予它作為核心的地位”,讓自己的靈魂能夠“感受到愛,感受到自由”。由此可見,吉本芭娜娜為讀者鋪設的“死亡之路”其實並不是通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而是迎向愛與自由的希望之所在。
《橡果姐妹》里的兩姐妹橡子和果子其實分別代表兩類相互對立的人群。同樣遭受挫折的橡子用追求肉慾的戀愛來獲得心靈的安慰和填補心靈的空虛,她常常瞬間墜入愛河,然而待激情退潮以後,她便會毫不猶豫地結束趨於平淡的戀愛關係。很顯然,她的靈魂始終未能找到落腳之處,沉迷性愛的她被感官愉悅鎖進幽閉的牢籠,靈魂卻無處歸依。在果子看來,姐姐所追求的並不是心靈契合的愛情,缺失真愛的欲望根本無法解救深陷痛苦和迷惘之中的她,自我放逐的感官愉悅到頭來只能加重她的孤獨感和虛無感。而之前躲在幽閉空間裡顧影自憐的果子也明白過來,唯有放飛渴望愛與自由的靈魂,讓它遵照自己的心意尋找幸福的人生道路才是最正確的自我療傷的方法。
藝術特色
吉本芭娜娜在《橡果姐妹》里採取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無疑更有利於作家推開人物虛掩的心門,摸索地走向最黑暗的角落。小說開篇就道出少女果子的心聲:“要說現實世界全部是我內心反映並創造出來的,也未必是謊言”。她和姐姐橡子一起創辦了一家名叫“橡果姐妹”的心理諮詢網站,專門解答網友在日常生活里所遇到的情感難題。能為他人治療心理創傷的人應該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強烈的責任感和真誠的同情心,“橡果姐妹”不僅具備這些職業品質,還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特殊才能。姐姐橡子性格獨立、堅強、固執、勇敢,善於與人交際,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力較強;妹妹果子性格敏感、樂觀、軟弱、善良,喜歡獨處,有耐心照顧姐姐的起居飲食和打理“橡果姐妹”網站的日常事務。兩個舉止行為截然相反的姐妹因共同的童年經歷而相依為命:父母在車禍中意外喪生,自幼寄人籬下的她們雖然也有過安定舒適的生活,但好景不長。渴望親情又無法獲得慰藉的姐姐離家出走,不久,她們被獨居的爺爺收養,從此就一直住在老房子裡,照顧爺爺,直到他離世。“我”、姐姐和爺爺及其他家人組成一個生活圈,除了偶爾談一兩次不成功的戀愛,少女果子——也就是“我”,從來沒有踏出這個生活區域,從一所房子到另一所房子,空間的變換無法改變其幽閉的本質。一個人,一個空間,一段故事,孤獨、冷寂的文學氛圍油然而生。
《橡果姐妹》中的幽閉生活空間由場所、網路、回憶和夢境共同構成,既是實體性的物理空間,又是虛幻性的想像空間。儘管兩個女孩通過網路跟外面的世界聯繫,但實際上她們還是沉浸在由自我意識營造的渺小又狹窄的空間裡。姐姐沉迷於短暫的熱戀,卻拒絕長久穩固的婚姻;妹妹根本就不願接觸房間以外的人和事。“在迴旋於宇宙空間的意識夾縫裡,我們編織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這個夾縫的空間裡,我們橡果姐妹結成像蜘蛛一樣的巢,構建出一個小小的空間。能確定的只有我們存在於此”。即使寂寞難耐,也無怨無悔地守護這個大過宇宙的小家。無論是姐妹倆的宅女生活,還是長途旅行,甚至是共同創建的網站其實都是由她們篤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賦予的空間性的存在。將漂泊已久的靈魂安放在幽閉的生活空間裡,讓果子的內心因為安全感而變強大。尋找自我和成為自我,是忠於自我最完美的註解,幽閉的生活空間能為自我意識的萌芽提供遮風避雨的溫室,但逐漸成長的自我意識演化為自由的靈魂,必然要接受真正的風雨洗禮。
事實上,果子明白她的靈魂早已不安於室,一直都對初戀耿耿於懷的她在現實世界的彼岸再度遇見深愛著的阿麥。他們在夢裡相遇的場所依然是封閉的空間——教室,羞澀的笑容、沉默的凝視、欲言又止的神情,這就是初戀的模樣。隨著家人的相繼離世,死亡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她的潛意識裡,於是,果子預感阿麥也早已隨風而逝。在證實阿麥逝世以後,果子決定動身去他的家鄉祭拜他,從虛幻夢境回歸現實世界的心理療傷旅程同時也是自我救贖的通道。回憶、想像以及夢照亮了潛意識裡逐漸萎縮的自我,幽閉空間的圍牆自然會被逐漸強大的自我意識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