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是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於2013年12月6日申請的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3106607244,公布號為CN104697845A,公布日為2015年6月10日,發明人是董登科、臧偉鋒。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屬於一種飛機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該系統採用壓心隨動載入技術、拉伸/壓縮平動載入技術和載入框架自平衡技術;由固定框架、隨動框架、載入裝置、扣重裝置和支持裝置五部分組成,既能施加機身壁板大噸位級複合載荷,又避免了複合載荷的相互干涉。由於拉伸載荷和壓縮載荷不同時施加,施加機身壁板的複合載荷是指同時施加內壓載荷、拉伸(或壓縮)載荷和剪下載荷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載荷。

2021年6月24日,《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概述圖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
  • 申請人: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
  • 發明人:董登科、臧偉鋒
  • 申請號:2013106607244
  • 申請日:2013年12月6日
  • 公布號:CN104697845A
  • 公布日:2015年6月10日
  •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西安市86號信箱
  • 代理機構: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 代理人:杜永保
  • Int. Cl.:G01N3/00、G01N3/02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有益效果,附圖說明,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專利榮譽,

專利背景

機身壁板試驗載入系統是機身壁板試驗的基礎,壁板試驗載入系統一般由載入龍門架、載入連線件、載入作動筒、機身壁板試驗件等組成,如圖1為機身壁板拉伸載荷試驗載入系統,該載入系統可完成機身壁板拉伸載荷試驗。2013年12月前已有的載入系統僅能完成機身壁板部分載荷工況試驗,該發明的載入系統能完成機身壁板全部載荷工況試驗。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能有效施加機身壁板的複合載荷,又避免複合載荷的相互干涉。

技術方案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特徵在於包括:固定框架、隨動框架、載入裝置、扣重裝置和支持裝置五部分;固定框架放置在地面上;隨動框架通過剪下隨動軸[22]和拉伸隨動軸[17]安裝在固定框架內部;載入裝置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和隨動框架上;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一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承力框架[3]上,另一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扣重裝置安裝在固定框架之上;支持裝置放置在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下面。

有益效果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具備如下有益效果(首次均指2013年12月前第一次):
(1)首次有效的施加了機身壁板的內壓、拉伸(或壓縮)、剪下載荷;能進行機身壁板複合載荷作用下所有工況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
(2)首次實現了機身壁板大噸位載荷施加,可以施加內壓載荷0.15兆帕,拉伸載荷4000千牛,壓縮載荷4000千牛,扭矩載荷3750千牛·米。
(3)首次實現了大尺寸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機身壁板長度達4000毫米、弦長達3100毫米、弦高達890毫米、半徑達3350毫米。
(4)首次採用壓心隨動載入技術。實現了在剪下載荷的作用下,拉伸載荷和壓縮載荷始終施加在機身壁板曲邊的形心上。
(5)首次採用拉伸/壓縮平動載入技術。實現了在拉伸載荷和壓縮載荷的作用下,剪下隨動框架可以沿剪下隨動軸前後平動。
(6)首次採用載入框架自平衡技術。試驗載入系統無需藉助承力牆和承力地面來承受或傳遞載荷。
(7)採用自平衡的固定框架。在給機身壁板施加拉伸或壓縮載荷時,固定框架始終承受壓縮載荷。
(8)試驗證明該試驗載入系統科學可行、滿足工程試驗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2013年12月前已有機身壁板拉伸載荷試驗載入系統結構圖。
圖2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組成圖一。
圖3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組成圖二。
圖4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組成圖三。
圖5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組成圖四。
圖6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組成圖五。
圖7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組成圖六。
圖8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固定框架結構圖。
圖9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隨動框架結構圖。
圖10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載入裝置結構圖。
圖11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拉伸隨動框架重量扣除結構圖。
圖12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滑輪組導向扣重原理。
圖13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結構圖。
圖14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作動筒結構圖。
圖15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後承力框架結構圖。
圖16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後底座結構圖。
圖17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支持小凳結構圖。
圖18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小配重組結構圖。
圖19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過渡段結構圖。
圖20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剪下框架結構圖。
圖21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拉板結構圖。
圖22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40型槓桿結構圖。
圖23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拉伸隨動框架結構圖。
圖24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前底座結構圖。
圖25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前承力框架結構圖。
圖26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伸縮隨動軸套結構圖。
圖27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剪下隨動框架結構圖。
圖28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500旋轉軸套結構圖。
圖29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200旋轉軸套結構圖。
圖30為《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升降托架結構圖。
其中,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壓縮作動筒組2、後承力框架3、後底座4、支持小凳5、小配重組6、過渡段組7、升降托架8、大配重組9、剪下框架10、剪下作動筒組11、拉板12、40型槓桿13、拉伸隨動框架14、前底座15、前承力框架16、拉伸隨動軸17、拉伸作動筒組18、5800扣重橫樑19、7400扣重橫樑20、7000扣重橫樑21、剪下隨動軸22、伸縮隨動軸套23、剪下隨動框架24、對接螺栓25、500旋轉軸套26、700旋轉軸套27、200旋轉軸套28。

技術領域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屬於飛機強度試驗技術,涉及一種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

權利要求

1.一種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固定框架、隨動框架、載入裝置、扣重裝置和支持裝置五部分;固定框架放置在地面上;隨動框架通過剪下隨動軸(22)和拉伸隨動軸(17)安裝在固定框架內部;載入裝置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和隨動框架上;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一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承力框架(3)上,另一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扣重裝置安裝在固定框架之上;支持裝置放置在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下面;所述的載入裝置由壓縮作動筒組(2)、拉伸作動筒組(18)、剪下作動筒組(11)、40型槓桿(13)、拉板(12)組成;壓縮作動筒組(2)包括兩個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和一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壓縮作動筒組(2)的三個作動筒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承力框架(3)上,前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壓縮作動筒組(2)的三個作動筒收縮,並施加不同大小的載荷,將壓縮載荷施加到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機身壁板形心上;拉伸作動筒組(18)包括兩個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和一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拉伸作動筒組(18)的三個作動筒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拉伸隨動框架(14)上,前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拉伸作動筒組(18)的三個作動筒收縮,施加不同大小的載荷,將拉伸載荷施加到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機身壁板形心上;另外,所述的拉伸作動筒組(18)還包括一個載荷6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該作動筒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拉伸隨動框架(14)上,前端連線40型槓桿(13)和拉板(12)後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底座(4)上,該作動筒施加拉伸隨動框架(14)平動拉伸載荷;剪下作動筒組(11)包括兩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500毫米的作動筒,剪下作動筒組(11)的兩個作動筒前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剪下框架(10)底部;其中一個作動筒收縮,另一個作動筒外伸,以扭矩的形式施加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剪下載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框架由後承力框架(3)、後底座(4)、過渡段(7)、剪下框架(10)、前底座(15)、前承力框架(16)用對接螺栓(25)連線組成;固定框架裝配關係為:首先將後承力框架(3)裝配在後底座(4)之上組成構件一;其次,用過渡段(7)將構件一與剪下框架(10)裝配組成構件二;第三,將前承力框架(16)裝配在前底座(15)之上組成構件三;最後,用過渡段(7)將構件二和構件三裝配組成固定框架;裝配完成的固定框架在地面放置時在下方放置支持小凳(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隨動框架由剪下隨動框架(24)、剪下隨動軸(22)、拉伸隨動軸(17)、拉伸隨動框架(14)、伸縮隨動軸套(23)組成;隨動框架裝配關係為:首先,將剪下隨動軸(22)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剪下框架(10)上,將拉伸隨動軸(17)安裝在前承力框架(16)上;其次,將剪下隨動框架(24)安裝在剪下隨動軸(22)上,將拉伸隨動框架(14)安裝在拉伸隨動軸(17)和剪下隨動軸(22)上;最後,用伸縮隨動軸套(23)將剪下隨動框架(24)與拉伸隨動框架(14)連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扣重裝置由5800扣重橫樑(19)、7400扣重橫樑(20)、7000扣重橫樑(21)、小配重組(6)、大配重組(9)和五根通用鋼索組成;一根通用鋼索的兩端分別連線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鋼索的中間環繞5800扣重橫樑(19)的導向滑輪來扣除拉伸隨動框架(14)的重量;拉伸作動筒組(18)放置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拉伸作動筒組(18)的重量同拉伸隨動框架(14)一起扣除;大配重組(9)包括兩塊重量相同的配重,每塊配重的重量為剪下框架(10)重量的十分之一;用兩根通用鋼索分別通過7400扣重橫樑(20)上的滑輪按5:1的重量比,將大配重組(9)懸掛在固定框架的兩側來扣除剪下框架(10)的重量;小配重組(6)包括兩塊重量相同的大配重塊和一塊小配重塊;小配重組(6)中的大配重塊的重量為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重量的五分之一,用兩根通用鋼索分別通過7000扣重橫樑(21)上的滑輪按5:1的重量比,將小配重組(6)的大配重塊懸掛在固定框架的兩側來扣除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作動筒的重量;小配重組(6)中的小配重塊為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重量的五分之一,用一根通用鋼索通過7000扣重橫樑(21)上的滑輪按5:1的重量比,將小配重組(6)的小配重塊懸掛在固定框架的一側來扣除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作動筒的重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持裝置為升降托架(8);支持裝置放置在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下面。

實施方式

《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提供的一種飛機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如圖2、3、4、5、6、7所示,包括: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壓縮作動筒組2、後承力框架3、後底座4、支持小凳5、小配重組6、過渡段組7、升降托架8、大配重組9、剪下框架10、剪下作動筒組11、拉板12、40型槓桿13、拉伸隨動框架14、前底座15、前承力框架16、拉伸隨動軸17、拉伸作動筒組18、5800扣重橫樑19、7400扣重橫樑20、7000扣重橫樑21、剪下隨動軸22、伸縮隨動軸套23、剪下隨動框架24、對接螺栓25、500旋轉軸套26、700旋轉軸套27、200旋轉軸套28。
該試驗載入系統由固定框架、隨動框架、載入裝置、扣重裝置和支持裝置五部分組成。
固定框架放置在地面上;隨動框架通過剪下隨動軸22和拉伸隨動軸17安裝在固定框架內部;載入裝置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和隨動框架上;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一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承力框架3上,另一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扣重裝置安裝在固定框架之上;支持裝置放置在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下面。
固定框架由承力框架3、後底座4、過渡段7、剪下框架10、前底座15、前承力框架16用對接螺栓25連線組成。固定框架裝配關係為:首先將後承力框架3裝配在後底座4之上組成構件一;其次,用過渡段組7將構件一與剪下框架10裝配組成構件二;第三,將前承力框架16裝配在前底座15之上組成構件三;最後,用過渡段組7將構件二和構件三裝配組成固定框架。裝配完成的固定框架在地面放置時在下方放置支持小凳5,如圖8所示。
隨動框架由剪下隨動框架24、剪下隨動軸22、拉伸隨動軸17、拉伸隨動框架14、伸縮隨動軸套23組成。隨動框架裝配關係為:首先,將剪下隨動軸22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剪下框架[10]上,將拉伸隨動軸17安裝在前承力框架16上;其次,將剪下隨動框架24安裝在剪下隨動軸22上,將拉伸隨動框架14安裝在拉伸隨動軸17和剪下隨動軸22上;最後,用伸縮隨動軸套23將剪下隨動框架24與拉伸隨動框架14連線,如圖9所示。
載入裝置由壓縮作動筒組2、拉伸作動筒組18、剪下作動筒組11、40型槓桿13、拉板12組成,如圖10所示。
壓縮作動筒組2包括兩個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和一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壓縮作動筒組2的三個作動筒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承力框架3上,前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壓縮作動筒組2的三個作動筒收縮,並施加不同大小的載荷,將壓縮載荷施加到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機身壁板形心上。
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D”型盒夾具不能承受拉伸、壓縮載荷,能承受內壓和剪下載荷。
拉伸作動筒組18包括兩個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和一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拉伸作動筒組18的三個作動筒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拉伸隨動框架14上,前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拉伸作動筒組18的三個作動筒收縮,施加不同大小的載荷,將拉伸載荷施加到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機身壁板形心上;另外,所述的拉伸作動筒組18還包括一個載荷6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該作動筒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拉伸隨動框架14上,前端連線40型槓桿13和拉板12後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後底座4上,該作動筒施加拉伸隨動框架14平動拉伸載荷;剪下作動筒組11包括兩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500毫米的作動筒,剪下作動筒組11的兩個作動筒前端通過螺栓安裝在隨動框架的剪下隨動框架24上,後端通過螺栓安裝在固定框架的剪下框架10底部;其中一個作動筒收縮,另一個作動筒外伸,以扭矩的形式施加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剪下載荷;內壓載荷通過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上的充壓孔以充氣的方式施加。
扣重裝置由5800扣重橫樑19、7400扣重橫樑20、7000扣重橫樑21、小配重組6、大配重組9和五根通用鋼索組成。
一根通用鋼索的兩端分別連線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鋼索的中間環繞5800扣重橫樑19的導向滑輪來扣除拉伸隨動框架14的重量。拉伸作動筒組18放置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拉伸作動筒組18的重量同拉伸隨動框架14一起扣除,如圖11所示。
7400扣重橫樑20用於扣除剪下框架10的重量,大配重組9包括兩塊重量相同的配重,每塊配重的重量為剪下框架10重量的的十分之一;用兩根通用鋼索分別通過7400扣重橫樑20上的滑輪按5:1的重量比,將大配重組9懸掛在固定框架的兩側來扣除剪下框架10的重量,扣重原理如圖12所示。
7000扣重橫樑21用於扣除三個壓縮作動筒的重量,小配重組6包括兩塊重量相同的大配重塊和一塊小配重塊。小配重組6中的大配重塊的重量為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重量的五分之一,用兩根通用鋼索分別通過7000扣重橫樑21上的滑輪按5:1的重量比,將小配重組6的大配重塊懸掛在固定框架的兩側來扣除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作動筒的重量;小配重組6中的小配重塊為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重量的五分之一,用一根通用鋼索通過7000扣重橫樑21上的滑輪按5:1的重量比,將小配重組6的小配重塊懸掛在固定框架的一側來扣除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作動筒的重量。
支持裝置為升降托架8;支持裝置放置在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下面。
具體的,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如圖13所示,機身壁板試驗件通過合頁安裝在“D”型盒夾具上以後,在兩端分別安裝前氣密端板和後氣密端板,後氣密端板安裝有充壓接頭,通過充壓接頭施加機身壁板內壓載荷,後氣密端板通過螺栓安裝在後承力框架3上,形成固定支持,前氣密端板通過螺栓安裝在剪下隨動框架24上形成載入端,通過剪下隨動框架24施加機身壁板拉伸、壓縮和剪下載荷。
壓縮作動筒組2:包括兩個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和一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三個作動筒的後端安裝在後承力框架3上,前端安裝在剪下隨動框架24上,三個作動筒收縮,施加機身壁板壓縮載荷,壓縮載荷施加在機身壁板曲邊的形心上,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如圖14所示,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結構相同。
後承力框架3:由鋼板焊接而成,如圖15所示,後承力框架3用於安裝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和安裝壓縮作動筒組2。後承力框架加工有螺栓孔用於安裝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加工有連線孔用於安裝壓縮作動筒組,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安裝在兩側的連線孔,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安裝在中央的連線孔。後承力框架3上的水平對接面用於和過渡段組7連線;垂直對接面用於和後底座4連線,後承力框架3安裝在後底座4上面。
後底座4:由鋼板焊接而成,如圖16所示,後底座4用於支持後承力框架3,後承力框架3安裝在後底座4的上面,後底座水平對接面用於和過渡段組7連線。
支持小凳5:由鋼板焊接而成,如圖17所示,支持小凳5共15件,放置在固定框架下面,以減小固定框架對地面的壓強。
小配重組6:包括兩塊重量相同的大配重塊和一塊小配重塊,大配重塊的重量為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重量的五分之一,小配重塊的重量為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重量的五分之一,小配重組中的三塊配重均由圓鋼焊接單耳加工而成,如圖18所示。
過渡段組7:如圖19所示,共包括12個過渡段,每個過渡段均由鋼板焊接而成,過渡段組7用於後承力框架3和後底座4與剪下框架10連線,同樣也用於剪下框架10與前承力框架16和前底座15的連線。
大配重組9:大配重組包括兩塊重量相同的配重,每塊配重的重量為剪下框架10重量的十分之一,兩塊配重均由圓鋼焊接單耳加工而成,結構形式與小配重組相同,如圖18所示。
剪下框架10:由鋼板焊接而成,如圖20所示,剪下框架的功能有三個,一是通過剪下隨動軸22安裝剪下隨動框架24,以便施加機身壁板拉伸、壓縮和剪下載荷,二是安裝剪下作動筒,用於施加剪下載荷,三是剪下框架上部加工有兩個長條孔,用於剪下隨動框架24扣重,剪下框架10水平對接面用於和過渡段組7連線。
剪下作動筒組11:包括兩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500毫米的作動筒,分別安裝在剪下框架10底部的作動筒連線孔上,其中一個作動筒收縮,另一個作動筒外伸,以扭矩的形式施加機身壁板剪下載荷。剪下作動筒的結構形式與壓縮作動筒的結構形式相同,如圖14所示。
拉板12:如圖21所示,由鋼板加工而成,數量較多,用於40型槓桿13連線,以避免拉板12與剪下框架10中間垂直立柱干涉,這樣6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可施加拉伸隨動框架14平動拉伸載荷。
40型槓桿13:數量共3件,由40型槽鋼焊接而成,一件用於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拉伸作動筒施加機身壁板拉伸載荷,另兩件用於載荷6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拉伸作動筒施加拉伸隨動框架14平動拉伸載荷,如圖22所示。
拉伸隨動框架14:如圖23所示,由鋼板和和方鋼焊接而成,該框架用於安裝拉伸作動筒組18,安裝伸縮隨動軸套23兩套,安裝剪下隨動軸22和拉伸隨動軸17。
前底座15:如圖24所示,由鋼板焊接而成,用於支持前承力框架16,前承力框架16安裝在前底座15的上面,前底座水平對接面用於和過渡段組7連線。
前承力框架16:由鋼板焊接而成,通過對接螺栓25安裝在前底座15的上面,水平對接面和過渡段組7相連,拉伸隨動框架14通過拉伸隨動軸17安裝在前承力框架16上,如圖25所示。
拉伸隨動軸17:為材料是高強度結構鋼按螺栓加工要求加工而成的一件大螺栓。
拉伸作動筒組18:包括兩個載荷2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和一個載荷10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三個作動筒的後端安裝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前端安裝在剪下隨動框架24上,三個作動筒收縮,施加機身壁板拉伸載荷,拉伸載荷施加在機身壁板曲邊的形心上;另外,拉伸作動筒組還包括一個載荷600千牛行程300毫米的作動筒,該作動筒通過40型槓桿13和拉板12施加拉伸隨動框架14平動拉伸載荷,該作動筒一端安裝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另一端安裝在後底座上4。拉伸作動筒組四個作動筒結構形式見圖14。
5800扣重橫樑19:由36型槽鋼焊接而成的長直鋼樑,用於扣除拉伸隨動框架的重量。
7400扣重橫樑20:由36型槽鋼焊接而成的長直鋼樑,用於扣除剪下隨動框架的重量。
7000扣重橫樑21:由36型槽鋼焊接而成的長直鋼樑,用於扣除拉伸作動筒組的重量。
剪下隨動軸22:剪下隨動軸為22材料是高強度結構鋼按螺栓加工要求加工而成的一件大螺栓。
伸縮隨動軸套23:共兩套,由大軸套和小軸套裝配而成,伸縮隨動軸套可以沿軸向伸長或縮短,如圖26所示。用兩套伸縮隨動軸套將拉伸隨動框架14和剪下隨動框架24連結在一起,機身壁板伸長變形時,伸縮隨動軸套23縮短;機身壁板縮短變形時,伸縮隨動軸套23伸長;機身壁板旋轉時,拉伸隨動框架14和剪下隨動框架24隨動旋轉。
剪下隨動框架24:由鋼板焊接而成,如圖27所示,剪下隨動框架24通過剪下隨動軸22安裝在剪下框架10上,剪下隨動框架24上加工有用於施加拉伸載荷的載入耳片、用於扣重的扣重耳片、用於施加剪下載荷的載入耳片和用於施加壓縮載荷的載入方孔。
對接螺栓25:為高強度螺栓,用於連線裝配固定框架。
500旋轉軸套26:如圖28所示,由上端面、豎板、下端面和空心軸焊接而成,數量一件,焊接在剪下框架中央的垂直豎樑上,在其空心軸中安裝剪下隨動軸22。
700旋轉軸套27:與500旋轉軸套26結構形式相同,數量兩件,分別焊接在剪下隨動框架24上和前承力框架16上。
200旋轉軸套28:如圖29所示,200旋轉軸套28為一空心軸,數量一件,焊接在拉伸隨動框架14上。
升降托架8:由方鋼焊接而成,上面安裝有兩根可以旋轉的圓鋼,用於機身壁板和“D”型盒夾具1的支持,如圖30所示。

專利榮譽

2021年6月24日,《機身壁板靜力/疲勞/損傷容限試驗載入系統》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