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艙棚(engine room casing)位於機艙口上方,機艙口四周有圍蔽直通至露天甲板,其上設定有機艙頂蓋。機艙棚的作用是給機艙採光和自然通風。機艙棚頂應高出露天甲板以防風暴天氣是波浪海水的侵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艙棚
- 外文名:engine room casing
- 位置:位於機艙口上方
- 作用:給機艙採光和自然通風
- 一級學科:船舶工程
- 船舶工程:強度及振動
尺度與布置,結構,形式,
尺度與布置
機艙棚的作用有:方便地吊進(出)主機、鍋爐和其他沒備;把機艙圍蔽起來,保證機艙的安全;減少機艙的噪聲、熱氣對艙外的影響;有利於機艙的通風采光等。上層建築甲板間機艙棚的最小尺度應能方便地吊機,但考慮到主機、鍋爐等大件吊進後一般不再吊出,因此,也可採用先吊進主機、鍋爐等大件設備,再安裝艙棚的施工工藝。這時艙棚的尺度大小只需供布置某些設備(如日用熱水箱、風管、煙道、主機及鍋爐的突出部分,格柵及扶梯等)、維修時有便於柴油機吊缸的空間即可,這樣,可節省地位,縮小上層機艙棚的尺度。
滾裝船、尾甲板作業漁船、車輛渡船等船舶,因需要大的尾部甲板地位。故一般不在主機上方設定大的機艙棚。而利用甲板上可拆船蓋來封蔽吊進主機的開口,採用尺寸較小的機型,以保證主機頂部到甲板之間有必要的維修間隙,在其他部位(如兩舷)設定小的艙棚,作為進出機艙、吊送物料、配件的通道。
按規範規定,機艙應有兩個出口。一般在機艙棚左右舷各開一個,此外,還在軸隧後端設定直通上甲板的逃生口。
救生艇甲板上設定整體可拆式天窗用於通風采光。
結構
機艙棚圍壁在乾舷甲板以下的部分必須保證水密,該部分應儘可能設於上層建築內。露天甲板上開口四周的圍板高度至少為600mm,在多層上層建築的情況下則可減小些。這些圍板的結構要求堅固可靠。露天機爐艙棚的高度應不小於900mm。
根據甲板分層及布置情況,在上下甲板間的機艙棚圍壁可以連續,或被甲板切斷,或呈下層甲板比上層甲板開口大的階梯形狀。為了減少應力集中,圍壁的角隅應做成圓角,如圖1所示,其中圖(b)的形式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故較為常用。
機艙棚扶強材在縱向圍壁上的間距常與肋距一致,而在橫向圍壁上的間距則視布置情況而定。當甲板結構為縱骨架式時,扶強材可按縱骨位置對應排列。扶強材應設於圍壁的內側,末端削斜。扶強材下端的連線如圖2所示。非露天機艙棚圍壁板最小厚度,在貨艙區應不小於6.5mm;在居住艙區域應不小於5mm;露天機艙圍壁的厚度按甲板室圍壁板的要求。
形式
當機艙棚的圍壁支持其上面的甲板時,圍壁上的門窗等開口應有效地加強。
機艙棚頂有水平和傾斜兩種形式,可根據天窗的採光要求而定,棚頂用螺栓連線在圍板上,如圖3所示;需要拆裝機器時,可卸除螺栓,將棚頂吊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