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系統工程重點實驗室1988年立項,經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實驗室依託由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共同組建。實驗室從1991年開始建設,1995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2003年3月通過國家首次評估。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優秀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
  • 立項:1988年
  • 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10月
  • 首次評估:2003年3月
簡要概述,學科設定,學術團隊,科研領域,所獲榮譽,項目成果,交流合作,人才培養,儀器設備,

簡要概述

實驗室是一個跨學科的實驗室,主要支撐學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所屬的“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二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所屬的“系統工程”二級學科和“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這三個學科均是國家重點學科,且所在的一級學科也都於2007年被確認為一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等學科建立了比較緊密的交叉合作關係。實驗室現任主任由“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李滌塵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
建設目標是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工程與製造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和管理工程等領域的新成果,發展製造業的新工藝和新技術。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先進設備和技術,研究開發適合國情的先進制造理論和技術,形成一個製造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基地。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也為跟蹤和推廣先進制造技術以及為企業培訓適用人才做出貢獻。近年來實驗室根據國民經濟和製造業發展的需要不斷拓寬和調整研究領域,在先進制造及相關的多個領域開展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現任實驗室主任為西安交通大學長江特聘教授李滌塵,趙玉龍、高峰教授任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13名國內著名專家組成,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教授,副主任為高金吉、管曉宏教授。

學科設定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跨學科的實驗室,主要支撐學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這三個學科均是國家重點學科。在2001年底進行的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估中,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學科排名全國第四。同時,實驗室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學科建立了比較緊密的合作關係。

學術團隊

實驗室現有在編固定人員54名, 正教授3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5人), 副教授13人。研究人員中, 中青年占73%。專職研究人員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IEEE Fellow1人,千人計畫特聘教授5人,長江特聘教授4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4人(B類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4人。同時,有2個研究團隊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

科研領域

實驗室主要從事: 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 (敏捷製造、虛擬製造、並行工程、快速工程、反求工程、質量工程等); 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 (現代集成製造技術、製造系統建模、仿真和最佳化調度、網路信息系統、資料庫、計算機協同工作系統、網路信息安全等); 製造系統與設備的控制與集成 (工業系統與設備的動態分析及故障診斷、先進機械控制技術、機器人、微型機械電子系統與光、機、電一體化等); 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 (發展戰略、虛擬企業、供應鏈等) 。這些研究方向是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有多學科交叉、技術綜合等特色,對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獲榮譽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優秀類實驗室。

項目成果

近五年來,實驗室共承擔研究課題231項,累計科研經費(到款)11091萬元;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發明獎20項,其中一等獎14項、二等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72項;出版專著16本,發表國際期刊論文235篇,國核心心學術期刊論文958篇。

交流合作

實驗室十分重視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同許多著名研究機構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相應實驗室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和交流關係。2003-2007年間,實驗室邀請了包括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慶應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大學、義大利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國(境)外研究機構的近百位國際著名學者到實驗室講學、交流,其中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何毓琦教授(本實驗室榮譽教授)、Petar V.Kokotovic 教授、Sanjoy K.Mitter 教授、Stephen Morse 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Karl J.Astrom 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院士 Pravin Varaiya 教授、國際信息科學院院士V.V.Pavlov 教授等。 同時實驗室也有多位研究人員到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亞琛工業大學、加州戴維斯大學等相關實驗室講學。在此期間實驗室共主辦了7次國際學術會議,實驗室研究人員擔任大會主席、程式委員會主席或組委會主席。

人才培養

本實驗室是由三個重點學科組成的跨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優越的試驗研究條件和課題來源,為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創造了更好的條件。2003-2007年來,共培養博士後24名、博士192名、碩士518名,目前在校博士後23名、博士生345名、碩士生398名。經過科研實踐的鍛鍊、導師的精心培養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努力,實驗室湧現出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有三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儀器設備

實驗室共有多台價值10萬元人民幣(或2萬美元)以上的大型設備,包括臥式加工中心 MAHO MC50 三座標測量機 ZEISS CMM SUN4/60 SUN4/75 SUN4/20 雷射快速原型系統 Helisys LOM-1025 邏輯分析儀 雙通道分析系統 BK3019 CAD/CAM軟體 1-1DEAS、CAMAX-CAM、MENTOR、CDDS5、 PRO-ENGINEER 控制與仿真軟體 MATLAB、SIMSCRIPT II.5 SIMSCTORY II.5 資料庫 ORACLE、SYBASE、INGRES 雷射掃描反求系統 Chitai-300 光固化快速成型機 LPS,CPS EDM電極研磨機 GET500 矽膠模成形機 GJM-450開發工具等。
今後,實驗室在上述研究方面,將更加強調系統的具有創新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在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方面,將努力推動大規模網路型基礎設施安全、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人機互動技術以及智慧型控制技術的開發與套用研究,突出系統的綜合集成技術,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實驗室在該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及套用研究兩方面,接近和達到國際水平,成為在國際上活躍、對國內外同行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