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械本真主義
- 類別:藝術傾向
- 時期:巴洛克時期
- 特點:機械的、教條的
背景,發展,現狀,
背景
巴洛克時期和維也納古典早期,很多樂器的製造技術並不成熟,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力都遠遠遜色於後世,而且當時有水平的樂手數量和樂團能演奏樂器的豐富程度在很多時候都無法滿足作曲家的需求,導致作曲家在作曲和演奏作品時捉襟見肘,因此,在作曲家本人的手稿上,為了能使自己的作品有在宗教儀式或者貴族宮廷里有上演的可能,只能利用這種不成熟的條件來創作。
發展
隨著樂器的改進,以及樂手們的數量和水平的提升,後世的指揮家在演繹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時,有了充足的條件,因此他們在尊重作曲家原稿和意圖的同時,能利用已有的條件創造出更為優美動聽的音樂效果,使得巴洛克音樂再也不被蹩腳的樂器和樂團所限制,從而真正的發揮了它們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在很多時候,這其實更接近於早期作曲家心中所想要創作的音樂意境,而非受限於被客觀條件制約的羽毛筆寫出的原譜。這種演繹的方式,使得巴洛克音樂的音樂性更為出色。
現狀
很多指揮家在演繹方法上無法超越老一輩的指揮,為了不讓自己走入窮途末路,因此打出了“本真”的牌子,他們按照巴洛克時期的古樂器,採用色彩單薄的樂團組成(指刻意壓縮規模和音響效果的樂隊組成,而不是指那些根據作品本身特點來合理組建的小規模樂團)來還原當時的演奏情況,試圖製造所謂的“本真”效果,以期可以使自己走出老輩指揮家的陰影。隨著這種炒作和獵奇物的泛濫,很多古典樂迷也開始抵制用非“本真”演奏古樂的做法,為了追求“本真”,他們將這些機械的音樂演繹手法看做演繹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唯一正確途徑,並聲稱浪漫主義時期的樂器無法體現出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優點和傑出之處,而無視這種做法在實際上已經犧牲了音樂的特性,這種態度對待音樂,本質上不是為了欣賞音樂,而是為了追求刻板的歷史代入感和穿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