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選載了作者於1984—2011年期間,在機械工業管理部門工作所發表的一部分文章、演講和報告。
本書分七章,內容包括關於機械工業發展問題,“復關”、“入世”與機械工業發展,機械工業進出口分析與對策建議,機械產品進出口政策解讀,機械工業引進技術和利用外資,機械工業發展及其進出口政策建議,設備管理與維修,設備技術改造。
本書對相關行業政府管理部門和企業領導決策以及關心行業發展的讀者,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鄭國偉,1931年7月生於江蘇省江都縣,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機電裝備維修與改造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設備管理協會顧問,對外經貿大學技術性措施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1952年12月,從上海華東工業部調入剛成立的第一機械工業部基本建設司工作,曾參與編制機械工業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畫草案。
1971年9月,調機械工業部生產司工作,歷任處長、總工程師。分工負責進口設備管理和設備動力工作,在生產司總工程師的崗位上連續任職8年。1992年任機械工業部進口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機械設備進口管理、起草和調整機械產品進口關稅和利用外資項目國際招標的評審和協調工作。一直任職到1995年8月退休。1993年6月起任國務院關貿總協定談判委員會成員助手,並參與機械產品“復關”、“人世”的具體談判工作,包括機械產品(含汽車)的市場準入、進口關稅減讓等。先後應邀到北京、上海、廣東、重慶、陝西等省市,向機械工業管理部門和重點企業作《“入世”與機械工業發展》的專題報告。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理工大學(現改名為江蘇大學)兼職教授。
《機修手冊》第3版(共8卷)編委會主任兼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1995年8月退休後,繼續擔任機械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管理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並定期參與有關機械工業發展、經濟運行形勢、進出口情況分析、“十二五”規劃等重大專題問題的研討,提出建議,供國家有關部門參考,或寫成文章在有關限刊發表。2009年9月被國資委機械離退休千部局授予“老有所為突出貢獻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關於機械工業發展問題
一、關於機械工業發展的三點建議(2011年)
二、ECFA生效,海峽兩岸機械行業如何共謀發展(2011年)
三、我國成功研製開發了一批重要裝備(2010年)
四、機械工業改革開放30年偉大成就(2009年)
五、工具機工具行業輝煌發展60年(2009年)
六、面向全球 開展合作 快速發展——紀念工具機工具行業對外開放30周年(2008年)
七、 機械工業發展現狀與“十一五”發展重點(2006年)
八、新形勢下看工具機行業發展(2005年)
九、從進出口看機械工業各行業的發展(2000年)
第二章“復關”、“入世”與機械工業發展
一、關於“復關”的幾個問題(1993年)
二、“復關”進程在加快 積極行動迎挑戰(1993年)
三、我國“復關”談判進入關鍵階段(1994年)
四、加入WTO對我國機械工業的影響與對策(2000—2002年)
五、《信息技術協定》及對我國相關工業發展的影響(1998年)
六、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加快工具機工具行業發展(2000年)
七、農機工業如何應對WTO(2000年)
八、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與我國現行稅收政策(2001年)
九、“入世”後機械工業變數和對策(2001年)
十、關於我國“入世”議定書的幾個重要問題(2002年)
十一、工程機械行業“入世”後如何發展(2002年)
十二、重視對WTO規則的了解和研究(2002年)
十三、限制進口機電產品開放時間表(2002年)
十四、“入世”對通用機械行業的影響和對策(2002年)
十五、WTO與儀器儀表工業發展(2003年)
十六、WTO《貿易技術壁壘協定》與我國機械工業發展(2003年)
十七、電器行業如何應對歐盟新壁壘(2003年)
十八、“入世”過渡期將過,機械工業如何應對新挑戰?(2006年)
第三章機械工業進出口分析與對策建議
一、2011年機械工業進出口面臨的新形勢和對策建議(2011年)
二、工具機工具行業進出口形勢與若干對策建議(2010年)
三、人民幣升值對機械工業進出口的影響與建議(2010年)
四、把握政策機遇 應對出口頹勢(2009年)
五、機械工業出口面臨新任務(2008年)
六、積極創造條件 開展國際化經營(2008年)
七、擴大進口與機械工業發展(2007年)
八、機械工業加工貿易現狀與發展(2006年)
九、我國產品出口後為什麼又復進口(2007年)
十、1993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情況與應引起重視的幾個問題(1994年)
十一、進口結構有所改善 存在問題仍需重視(1995年)
十二、1996年機電產品進口特點與我國機械工業發展(1997年)
十三、1999年機電產品進出口再登新峰(2000年)
十四、我國與歐盟機電產品貿易情況與展望(2001年)
十五、2001年機電產品進出口繼續增長(2002年)
十六、我國與韓國機電產品貿易現狀和展望(2002年)
十七、2002年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600億美元(2003年)
十八、機電產品進出口需要關注的三個問題(2004年)
十九、由從中國香港進口零關稅機械產品想到的(2004年)
二十、中國—東協電工電器產品大降關稅(2005年)
二十一、金融危機下,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對策(2009年)
二十二、電器工業進出口駛入快車道(2004年)
二十三、2008年電器工業進出口分析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
二十四、2005年石化通用機械進出口與相關政策(2006年)
二十五、石化通用機械進出口及其相關政策走向(2008年)
二十六、石化通用機械2009年1~10月進出口分析與對策建議(2010年)
二十七、1996年工程機械進口的分析與思考(1997年)
二十八、2005年工程機械行業進出口分析與需要關注的問題(2006年)
二十九、工程機械進出口及其相關政策走向(2008年)
三十、1997年我國農機進口下降出口略增(1998年)
三十一、農機進出口,連續四年順差(2006年)
三十二、發展加工貿易,為農機行業注入新動力(2006年)
三十三、2005年儀器儀表行業進出口分析及需要重視的問題(2006年)
三十四、儀器儀表行業加工貿易現狀和發展(2006年)
三十五、儀器儀表和文辦設備進出口政策與開展國際化經營(2008年)
三十六、關注汽車行業發展對工具機行業的影響(2005年)
三十七、關於工具機工具行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問題——在2008年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市場形勢和對策研討會上的演講(2008年)
三十八、2008年工具機工具行業進出口分析與思考(2009年)
三十九、工具機工具2009年進出口分析與2010年展望(2010年)
四十、重型礦山機械企業如何應對市場風雲變幻(2004年)
第四章機械產品進出口相關政策解讀
一、國家發展新型大馬力農機相關政策(2008年)
二、積極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設備與關鍵功能部件(2008年)
三、高檔數控工具機及其關鍵部件進口稅收政策再做調整(2010年)
四、我國金屬加工工具機進口情況與進口政策解讀(2009年)
五、超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進口零部件稅收優惠政策解讀(2009年)
六、金融危機浪潮下的進出口政策解讀(2009年)
七、發展大型煤化工設備實行新政策(2009年)
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進出口政策解讀(2009年)
九、工程機械進口稅收政策再做調整(2010年)
十、機電產品進口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1994年)
十一、國家實行新的機電產品進口管理目錄(1995年)
十二、1996年機電產品進口管理實行新目錄(1996年)
十三、新的關稅政策對機械工業的影響與建議(1996年)
十四、關稅調整:會衝擊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嗎?(1998年)
十五、關稅下降對機械工業的影響和問題(2005年)
十六、2003年機械工業關稅下降情況及其影響(2003年)
十七、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對機械工業的影響(2004年)
十八、簡析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機械工業的影響(2006年)
十九、219種機械產品降低出口退稅率(2007年)
二十、關稅調整對機械工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2007年)
二十一、近千種機械設備進口不予免稅(2007年)
第五章機械工業引進技術和利用外資
一、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2006年)
二、引進、消化、吸收之後必須再創新(2010年)
三、工程機械行業利用外資新政解析(2008年)
四、重視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帶來的負面影響(2006年)
五、儘快建立外資併購風險防範機制——從徐工將被跨國公司收購說起(2006年)
六、當前吸收外商投資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1997年)
七、新形勢下機械工業引進技術工作(1999年)
第六章機械工業發展及其進出口政策建議
一、積極參加國際招標項目的設備投標(1994年)
二、儘快建立我國的反傾銷制度(1997年)
三、機械產品進出口貿易若干政策建議(1998年)
四、1997年機械產品貿易及若干政策建議(1998年)
五、機械產品出口退稅調整範圍還須擴大(2006年)
第七章設備管理和維修,設備技術改造
一、裝備製造業振興與設備管理(2009年)
二、機械工業發展與企業設備管理(2008年)
三、關於設備與維修工程學術領域的幾個問題(2007年)
四、堅持科學發展,加強設備管理——紀念《設備管理條例》發布20周年(2007年)
五、圍繞“三上一提高”,大力加強動力設備管理工作(1984年)
六、從實際出發,積極採用新技術改造老設備(1986年)
七、瑞典設備管理和維修的理論、方法與特點——赴瑞典學習考察設備管理和維修情況介紹(1985年)
八、推進現代設備管理,加速設備改造更新(1987年)
九、套用簡易診斷儀器推廣狀態監測技術——在“217機器故障檢查儀套用徵文大獎賽”發獎儀式上的講話(1990年)
十、重視設備監測與診斷技術的普及和提高——在第十一屆全國設備監測與診斷學術會議的開幕詞(2002年)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