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與智慧型感知

《機器學習與智慧型感知》是2023年9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寶昌、黃雷、丁嶸、王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器學習與智慧型感知
  • 作者:張寶昌、黃雷、丁嶸、王田
  • 出版時間:2023年9月1日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2641704
  • 定價:49.80 元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23.09.2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通過對機器學習主要原理和方法的介紹,並且結合作者多年來在智慧型感知方面的研究成果,對其他書籍未涉及的一些前沿研究進行補充闡述。通過對基礎理論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講解,讀者能夠更快速地掌握機器學習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每章內容由易到難,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以及興趣,選擇特定的方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本書可作為有一定數學基礎的人工智慧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有志於鑽研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包括機器學習和智慧型感知等方向)的讀者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機器學習的發展史1
引言1
1.1機器學習1
1.1.1機器學習的定義和研究意義1
1.1.2機器學習的發展史3
1.1.3機器學習系統的基本結構4
1.1.4機器學習的分類5
1.1.5目前研究領域9
1.2統計模式識別問題9
1.2.1機器學習問題的表示10
1.2.2經驗風險最小化11
1.2.3複雜性與推廣能力12
1.3統計機器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13
1.3.1學習過程一致性的條件13
1.3.2推廣性的界13
1.3.3結構風險最小化15
1.4解耦因果學習16
1.4.1因果學習17
1.4.2相關工作18
1.4.3解耦因果學習方法與套用18
1.5總結21
課後習題21
第2章決策樹學習22
引言22
2.1決策樹學習概述22
2.1.1決策樹23
2.1.2性質24
2.1.3套用24
2.1.4學習24
2.2決策樹設計25
2.2.1決策樹的特點25
2.2.2決策樹的生成25
2.3總結30
課後習題30
第3章PAC模型31
引言31
3.1基本的PAC模型31
3.1.1PAC簡介31
3.1.2基本概念31
3.1.3問題框架32
3.2PAC模型樣本複雜度分析33
3.2.1有限空間樣本複雜度33
3.2.2無限空間樣本複雜度34
3.3VC維計算35
3.4總結36
課後習題36
第4章貝葉斯學習37
引言37
4.1貝葉斯學習37
4.1.1貝葉斯公式37
4.1.2最小誤差決策38
4.1.3正態密度38
4.1.4最大似然估計39
4.2樸素貝葉斯原理及套用40
4.2.1貝葉斯最佳假設原理40
4.2.2基於樸素貝葉斯的文本分類器40
4.3HMM(隱馬爾可夫模型)及套用43
4.3.1馬爾可夫性43
4.3.2馬爾可夫鏈44
4.3.3轉移機率矩陣44
4.3.4HMM(隱馬爾可夫模型)及套用44
4.4總結48
課後習題49
第5章支持向量機50
引言50
5.1支持向量機概述50
5.1.1margin最大化50
5.1.2支持向量機最佳化51
5.2支持向量機的實例55
5.3支持向量機的實現算法55
5.4多類支持向量機57
5.5總結58
課後習題58
第6章AdaBoost59
引言59
6.1AdaBoost與目標檢測59
6.1.1AdaBoost算法59
6.1.2AdaBoost訓練61
6.1.3AdaBoost實例62
6.2具有強魯棒性的實時目標檢測63
6.2.1Haarlike矩形特徵選取63
6.2.2積分圖63
6.2.3訓練結果64
6.2.4級聯64
6.3隨機森林65
6.3.1原理闡述66
6.3.2算法詳解66
6.3.3算法分析67
6.4總結67
課後習題68
第7章壓縮感知69
引言69
7.1壓縮感知理論框架69
7.2壓縮感知的基本理論及核心問題70
7.2.1壓縮感知的數學模型70
7.2.2信號的稀疏表示70
7.2.3信號的觀測矩陣71
7.2.4信號的重構算法72
7.3壓縮感知的套用72
7.3.1套用72
7.3.2人臉識別73
7.4總結74
課後習題75
第8章子空間76
引言76
8.1基於主成分分析的特徵提取76
8.2數學模型78
8.3主成分的數學上的計算78
8.3.1兩個線性代數的結論78
8.3.2基於協方差矩陣的特徵值分解79
8.3.3主成分分析的步驟80
8.4主成分分析的性質80
8.5基於主成分分析的人臉識別方法81
8.6總結82
課後習題82
第9章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83
引言83
9.1神經網路及其主要算法83
9.1.1前饋神經網路83
9.1.2感知器83
9.1.3反向傳播算法85
9.2深度學習87
9.2.1深度學習算法基礎與網路模型87
9.2.2深度學習算法原理88
9.2.3卷積神經網路算法原理91
9.3深度學習網路模型94
9.3.1深度學習網路架構94
9.3.2網路模型最佳化95
9.3.3代表性的網路模型97
9.4總結102
課後習題102
第10章調製壓縮神經網路103
引言103
10.1神經網路模型壓縮概述103
10.1.1量化與二值化104
10.1.2剪枝與共享104
10.2調製壓縮神經網路106
10.3損失函式107
10.4前向卷積108
10.4.1重構卷積核108
10.4.2調製網路的前向卷積過程109
10.5調製卷積神經網路模型的梯度反傳110
10.6MCN網路的實驗驗證112
10.6.1模型收斂效率114
10.6.2模型時間分析114
10.6.3實驗結果114
課後習題115
第11章批量白化技術116
引言116
11.1批量標準化技術116
11.2批量白化方法117
11.2.1隨機坐標交換問題117
11.2.2ZCA白化119
11.3批量白化模組121
11.4分析和討論123
11.4.1提高模型的條件情況123
11.4.2近似的動態等距性124
11.5總結124
課後習題125
第12章正交權重矩陣126
引言126
12.1多個依賴的Stiefel流最佳化126
12.2正交權重矩陣的特性127
12.2.1穩定激活值的分布127
12.2.2規整化神經網路127
12.3正交權重標準化技術128
12.3.1設計正交變換128
12.3.2反向傳播129
12.3.3正交線性模組130
12.4實驗與分析131
12.4.1求解多個依賴的Stiefel流最佳化問題方法比較131
12.4.2多層感知機實驗133
12.4.3ImageNet 2012大規模圖像數據分類實驗134
12.5總結135
課後習題135
第13章強化學習136
引言136
13.1AlphaGo技術136
13.2強化學習概述139
13.3強化學習過程140
13.3.1馬爾可夫性140
13.3.2獎勵141
13.3.3估價函式141
13.3.4動態規劃141
13.3.5蒙特卡羅方法142
13.3.6時序差分學習143
13.4Q學習算法144
13.4.1Q學習算法介紹144
13.4.2獎勵145
13.4.3Q學習算法的改進147
13.5程式實現148
課後習題151
參考文獻15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