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滿園村

橙滿園村

橙滿園村:屬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下轄的一個建制村,位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西北部,地處赤水河河谷地帶。北隔赤水河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赤水鎮相望;東與清水鋪鎮曉溝村大坪村相鄰;南靠清水鋪鎮大地村;西連清水鋪鎮寧家村。海拔在900—550米之間,面積10.22平方公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種植柑橘等水果歷史長達百餘年。

該村距畢節市市區86公里,原703縣道——現106省道蜿蜒穿村經過,正在建設中的赤水河沿河公路在村內與106省道交叉互通,通村路、通組路、串戶水泥路已實現全村覆蓋。

村內有中國工農紅軍 原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貴州游擊支隊長趙文海烈士就義處遺址、赤水河大橋、守橋部隊駐地遺址、果園觀光、赤水河谷風光等紅色旅遊景點和自然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橙滿園村
  • 外文名稱:Orange Manyuan Village
  • 別名:南關
  • 行政區類別:建制村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
  • 下轄地區:南關、小屯、孟家山、崗子嶺等13個村民組
  • 政府駐地:清水鋪環湖路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1705
  • 地理位置: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
  • 面積:面積10.2平方公里
  • 人口:3564人
  • 氣候條件:赤水河河谷氣候
  • 著名景點:果園觀光、趙文海烈士就義處、赤水河大橋遺址
  • 海拔:在900—550米之間
  • 村公所駐地:沙地
基本概況簡介,地理位置,圖片資料,

基本概況簡介

橙滿園村(橙滿園社區)下轄南關、小屯、孟家山、沙地、馬家灣、手扒岩、崗子嶺等13村民組,行政區域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80畝。全村共897戶3564人。海拔在550—900米之間,屬於赤水河河谷氣候。
橙滿園社區此前名為南關村,是原貴州省畢節地區典型的生態惡化、經濟落後的村。當地人口中的順口溜:“南關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天干3日無收成,天雨3日泥石滾”,就是南關的真實情況。村民們把玉米從山腳種到山頂,無奈土地貧瘠,玉米畝產僅有幾十公斤。198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還不足200元。
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當地農技人員改造柑橘落後品種,改變農戶傳統種植技術,為橙滿園村發展柑橘優勢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2006年橙滿園村柑橘產業通過連續發展,品種由原來的2個發展到現在的9個,種植面積達2500畝,年產600餘萬斤水果,戶均水果收入達萬餘元。
1983年12月3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從四川瀘州沿原321國道經過赤水河畢節視察工作途中,在南關(現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村南關組)赤水河大橋守橋部隊駐地小憩時,於口乾舌燥之際,得鎮裡同志送來一盤當地名果——橙滿園臍橙,他當即嘗了一個,剛咬一口便覺甜香四溢,滿口生津,不禁連聲稱讚:“好!好!好!”並說想不到赤水河邊,競還出產有這么好的水果。如今緊靠川邊境南關(現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村南關組)赤水河大橋的橙滿園村,因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更顯神奇與風采。山山橙園飄香,處處風景如畫。加之赤水河獨有的魅力峽谷,獨山湖特有的秀美風光,使這裡已經成為初冬時節,人們品果、賞景,“采果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樂園了。
1988年6月份,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正式成立。按照有關建設要求,橙滿園社區堅持將生態建設與開發扶貧統籌考慮,確立了“種果樹,幫民富,保青山,留後路”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以柑、橘、橙等為主導的生態產業。
畢節試驗區建立以來,橙滿園村立足實際,依託自身優勢,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契機,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修復工作。特別是近年來,橙滿園村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板塊經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水果之鄉”和“生態旅遊景點”,狠抓“生態建設”工作。現已成為初步小康的生態宜居村。
1988年到1995年,橙滿園民眾將村中大小山頭變成了“花果山”,2000年,橙滿園摘掉了“貧困帽”,2004年進入當時畢節市(縣級市)50個經濟強村行列。2018年,全村水果產值超過3000萬元。截止2019年6月該社區的森林覆蓋率超過95%。
截至2017年,全村水果種植面積達7800畝,水果年產值達3500餘萬元,戶均年收入約3.8萬元,人均年收入達9000元以上。
橙滿園村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鄉村生態旅遊,通過對觀光果園、鄉村旅遊接待戶、文物古蹟、紅色旅遊景點等資源進行組合,鄉村旅遊已初步形成。

地理位置

橙滿園村地圖
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村地圖

圖片資料

橙滿園村相關圖片
豐收的果園豐收的果園
採摘待售的水果採摘待售的水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