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筆

橐筆

解釋: 亦作“槖筆”。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侍立於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作持橐簪筆,簡稱“橐筆”。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橐筆
  • 拼音:tuó bǐ
  • 出處:《漢書》
  • 釋義: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基本信息,典源,釋義,示例,人物簡介,

基本信息

詞目:橐筆
拼音:tuó bǐ

典源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列傳·趙充國〉~2993~
初,破羌將軍武賢在軍中時與中郎將卬宴語,卬道:「車騎將軍張安世始嘗不快上,上欲誅之,卬家將軍以為安世本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安世用是得免。」及充國還言兵事,武賢罷歸故官,深恨,上書告卬泄省中語。卬坐禁止而入至充國莫府司馬中亂屯兵下吏,自殺。唐·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師古曰:「橐,所以盛書也。有底曰囊,無底曰橐。簪筆者,插筆於首。橐音丁各反,又音托。」

釋義

“ 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亦作“槖筆”。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侍立於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作持橐簪筆,簡稱“橐筆”。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同源典故有“從橐、持橐”等

示例

元 馬祖常 《奏對興聖殿後》詩:“侍臣橐筆皆鵷鳳,御士櫜弓盡虎羆。”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自 淀園 被毀,昔日天潢授簡之區, 鄒 枚 橐筆之舍,瑤瓦芝楣,鞠為茂草。”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明 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宋 孫覿 《七星岩》詩:“十載污修門,簪橐侍帝垣。”
張孝祥《清平樂》詞:“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
陸游《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詩:“兄去游東閣,才堪直北扉,莫憂持橐晚,姑記乞身歸。”
劉克莊《鳳凰閣》詞:“浮榮菌蕣,選甚庶官從橐。”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公登從槖,夫人尚無恙。”
馬祖常《雜詠》詩之二:“歸帆夜宿山前寺,從橐秋辤仗外車。”

人物簡介

(?~前62),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張湯之子。性謹慎,以父蔭任為郎。漢武帝時,因其記憶力強,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漢昭帝即位,拜右將軍,以輔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後,他與大將軍霍光謀立宣帝有功,拜為大司馬。2008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長安區發現一漢代高級別墓葬,後經證實該墓園為張安世家族墓,墓中出土大量文物,其中張安世【張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西漢大臣】墓葬級別堪比漢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