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李村

橋李村位於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耕地面積3300多畝,林地4400多畝,水面1000多畝。200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52萬元,其中茶葉主導產業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780元。

2012年,橋李村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橋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
  • 電話區號:025
  • 耕地面積:3300多畝
  • 人均收入:7780元
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收入增長,基礎建設,地圖信息,

經濟發展

致力打造有機品牌、提升村級經濟競爭能力
有機茶產業一直是該村的一項主導產業,為使這一主導產業形成更高的效益,該村特別注重發揮有機茶的品牌效應,努力抓好茶葉生產全過程的管理。除草全用人工,不用化學除草劑;治蟲只用“萬草一號”等植物源殺蟲劑,不用化學農藥;施肥由村裡的千頭肥豬場提供豐富的自然肥料,不用化肥,保證了茶葉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的質量。在茶葉採摘上市前,該村一方面聯繫採茶工,通過組織勞務輸入保證了鮮茶的正常採摘,另一方面積極跑市場找銷路,通過在縣電台做宣傳,在南京設立固定銷售點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蘇峰牌”茶葉的銷售渠道,高檔“蘇峰”茶銷售價達5360元/公斤,該村來自茶葉產業的收入有150萬元,同比增長25%。

生態環境

開發“生態之旅”
在發展有機茶的同時,該村把發展旅遊農業、生態農業作為目前及今後的發展重點,做到科學規劃,圍繞建設“一帶二區三園四村”為主要特徵的“七彩橋李”,積極開展山、水、林、田、路綜合開發,實施開發、建設、保護“三位一體”的生態家園建設,初步形成了“資源——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營造出“旱地常年鬱鬱蔥蔥,山地處處綠樹成蔭”的景象,成為了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態之旅”,投入40多萬元建成了遊客接待中心。

收入增長

注重龍頭帶動,全力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更是一項難點工作。為此,該村一是抓好建築資源的整合,年初召開了本村在外建築項目經理人員會議,了解掌握項目部的發展需求,全面調查了該村在外從事建築勞務工作人員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為項目做好融資、技術人才招聘等服務工作,建立了建築勞務的供需平台,較好帶動了外出勞務向建築業轉移,建築產業就新轉移勞力60多名,可增收100萬元,全村村民來自建築業的收入有2800元。二是引入外資開發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台灣客商投資的南京興地農開發公司,租用該村荒地500多畝,開發了以梨、桃為主要品種的高效農業,常年吸納該村勞力有50多名,每名打工者的年收入超萬元,公司還為務工人員辦理了保險,並且享受正常的休假。九康公司是該村引進的又一家高效農業開發公司,租用該村荒地及旱地近1000畝,村民既得到了租金收入又實現了勞動力就地轉移,通過駐地企業的帶動轉移了該村勞動力120多名,給村民帶來了一項穩定的收入。三是積極開展“雙帶”,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我們以項目為紐帶,建立了黨員幹部聯繫貧困戶、低收入純農戶制度,共實施增收項目18個,涉及貧困戶、低收入純農戶24戶。

基礎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農村面貌
把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環境,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重中之重。一是開展了河塘清淤。村里投資5萬多元購置了清淤機械,通過發動黨員幹部義務投工投勞,運用人機結合的方式,對各自然村的生活用水塘進行了全面疏浚,全村共投入資金18萬元,投工投勞500多人次,清淤土方達46000方,通過大規模河塘清淤,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活用水質量。二是把農村道路戶戶通作為提升農村整體形象的突破口。通過開展“情系故里,共建家園”活動,籌集到近30萬元資金,這部分資金加上村集體投入的80多萬元全部用於水泥路戶戶通工程,完成入戶水泥路12.8公里,徹底解決了農村行路難的問題。三是加大對衛生等相關基礎設施投入。投入10多萬元新建公廁8座,垃圾箱28個,改造戶廁62戶,建設沼氣用戶120戶。四是開展了綠化家園活動。我們對村莊周圍,道路兩旁進行了美化綠化,栽種各類花卉樹木23000多株。五是落實了長效管理機制。結合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安排4 名無職黨員為村衛生保潔員,2名無職黨員為村衛生監督員,安排實施長效管理,使得該村村容村貌不僅建設時整潔,而且做到了平時有亮點有看點。

地圖信息

地址:老椏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