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橄欖枝請願書》
- 起草人:約翰·迪金森
- 時間:1775年7月8日
背景簡介,相似制度,美國請願制度,
背景簡介
約翰·迪金森作為第一次大陸會議的成員,起草了1774年《致國王的請願書》;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上,起草了1775年《橄欖枝請願書》,試圖與英國國王斡旋。
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約翰·迪金森起草的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橄欖枝請願書》,表達了北美人民繼續效忠國王,結束敵對狀態的願望。
《橄欖枝請願書》是1775年7月8日寫的。僅僅一年後又寫了獨立宣言。這些顯示了一年時間所帶來的變化。《橄欖枝請願書》是對國王喬治三世直接的請求。這份請願書由新漢普郡、麻薩諸塞州、羅得島、康乃狄克州、紐約、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特立華州、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代表簽字。
相似制度
《橄欖枝請願書》與《獨立宣言》
英國國家檔案館收藏著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有關英國和美國殖民地的許多檔案。許多檔案是基於英國觀點寫成的,但是這兒有兩份是用美國的觀點寫的。
《橄欖枝請願書》是1775年7月8日寫的。僅僅一年後又寫了獨立宣言。這些顯示了一年時間所帶來的變化。
《橄欖枝請願書》是對國王喬治三世直接的請求。這份請願書由新漢普郡、麻薩諸塞州、羅得島、康乃狄克州、紐約、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特立華州、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代表簽字。他們寫道:他們是國王和英國忠實的臣民,他們想要在祖國和殖民地之間保持團結。然而,英國頒布新的法令和制度正迫使他們感到恐慌。他們想要國王利用他的影響力擺脫北美殖民者不喜歡的法令。這是他們為了避免與英國之間的戰爭作的最後的努力。
與此同時,美國人正在為同英國人作戰作準備。請願書惹怒了國王,國王採取行動阻止這些騷亂者。不久以後,戰爭爆發。
1776年3月,英國人從波士頓被趕了出來。幾個月以後,沒有一個英國士兵留在13個反抗州的土地上。這樣,美國人能夠宣告他們獨立了。
1776年7月4日,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被批准了。它是以個人解放的哲學觀點為基礎的一份檔案。這份檔案羅列了對國王的不滿以及為什麼殖民地人民要與英國決裂的原因。
《橄欖枝請願書》讚揚了國王。但是現在的《獨立宣言》稱他為暴君。《橄欖枝請願書》上籤名的許多人對又在《獨立宣言》上籤字感到很高興,如漢考克、托馬斯·傑斐遜、羅傑·謝爾曼、約翰·亞當斯和班傑明·富蘭克林。他們把檔案的複製件送達了英國海軍司令部。苦戰還在繼續著。
直到1783年一個條約的簽訂,英國才放棄了對北美13個州的所有權。 。
美國請願制度
美國的請願制度由來已久,“We the People”僅僅是網際網路時代聯邦政府對請願制度的一個延伸。北美大陸上關於請願權系統的討論最早出現在1641年,當時麻薩諸塞州出版了被視為美國最早法典之一的《自由體系》,其中第12章規定,每個人在公開場所都享有言論自由以及請願的自由。此外,北美大陸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其請願權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就是英國普通法。在布萊克斯通編著的《英國法釋義》,也將請願權作為個人的重要權利之一,即“任何人都有權向英國國王或議會請願伸冤的權利。”
在北美謀求獨立的初期,北美居民也希望通過請願權避免同英國的正面衝突。例如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內約翰·迪金森起草的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橄欖枝請願書》,表達了北美人民繼續效忠國王,結束敵對狀態的願望。但當時的英國喬治三世拒絕接見前來遞交請願書的賓夕法尼亞州總督,並宣布北美殖民地已經處於叛亂狀態,其他類似的請願也均被拒絕。喬治三世拒絕請願的行為也被寫進了美國的獨立宣言,成為了美國謀求獨立的理由之一,“在喬治三世實施高壓政策的每個階段,我們都以最謙卑的方式進行了請願伸冤,但回應我們請願的確只有重複的傷痛。一個有這些行徑的君主只能被稱為暴君,而不再適合作為自由人民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