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葉莢蒾(原變種)

樺葉莢蒾(原變種),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康定以東,松潘以南)、貴州西部(畢節)、雲南北部和西藏東南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樺葉莢蒾(原變種)
  • 科中文名忍冬科
  • 科拉丁名:Caprifoliaceae
  • 屬中文名莢蒾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小枝紫褐色或黑褐色,稍有稜角,散生圓危陵船形、凸起的廈元牛雄淺色小皮孔,疊嬸符無毛或初時稍有毛。冬芽外面多少有毛。葉厚紙質或滲戰埋拒略帶革質,乾後變黑色,寬卵形至菱狀卵形或寬倒卵形,稀橢圓狀矩圓形,長3.5~8.5 (~12) 厘米,頂端急短漸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訂訂,稀截形,邊緣離基1/3~1/2以上具開展的不規則淺波狀牙齒,上面無毛或僅中脈有時被少數短毛,下面中脈及側脈被少數短伏毛,脈腋集聚簇狀毛,側脈5~7對;葉柄纖細,長1~2 (~3.5) 厘米,疏生簡單長毛或無毛,近基部常有1對鑽形小托葉。復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上,直徑5~12厘米,通常多少被疏或密的黃褐色簇狀短毛,總花梗初時通常長不到1厘米,果時可達3.5厘米,第辯探勸一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生於第 (3~) 4 (~5) 級輻射枝上;萼筒有黃褐色腺點,疏被簇狀短毛,萼齒小,寬卵狀三角形,頂鈍,有緣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4毫米,無毛,裂片圓卵形,比筒長;雄蕊常高出花冠,花葯寬橢圓形;柱頭高出萼齒。果實紅色,近圓形,長約6毫米;核扁,長3.5~5毫米,直徑3~4毫米,頂尖,有1~3條淺腹溝和2條深背溝。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3100米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中。

主要價值

莖皮纖維可制繩索及造紙墓腳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