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蔥

樹蔥

樹蔥,中藥名。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EriapanneaLindl.的全草。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散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腰腿痛,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樹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微子目
  • :蘭科
  • :毛蘭屬
  • :指葉毛蘭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 採集時間:全年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石蔥、蜈蚣草《雲南中草藥選》、岩蔥《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毛蘭《全國中草藥彙編》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肝、心、經。

功效

散瘀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腰腿痛,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

相關配伍

1、治骨折:岩蔥、白及、胡椒。搗爛包敷。(《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治藥物(水馬桑、蕈類、一支蒿、草烏、斷腸草、磷化鋅)中毒、蕁麻疹:石蔥乾品3-9g。水煎服,日服2次。(《文山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蒸後曬乾。

形態特性

植物體較小,幼時全體被白色絨毛,但除花序及花外,毛易脫落;根狀莖明顯,具鞘,相距2-5厘米著生假鱗莖;假鱗莖長1-2厘米,不膨大,圓柱形,粗約3-4毫米,上部近頂端處著生3-4枚葉,基部被2-3枚筒狀鞘。葉肉質,圓柱形,稍兩側壓扁,長4-20厘米,寬約3毫米,近軸面具槽,槽邊緣常殘留有稀疏的白色絨毛,頂端鈍,基部套迭,葉脈不明顯。花序1個,著生於假鱗莖頂部,從葉內側發出,長3-5厘米,具1-4朵花,基部具1-2枚膜質不育苞片;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寬4毫米,先端鈍;花梗和子房長7-10毫米;花黃色,萼片外面密被白色絨毛,內面黃褐色(乾時),疏被絨毛;中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近6毫米,寬3毫米,先端圓鈍;側萼片斜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寬近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與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長圓形,長近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鈍,兩面疏被白色絨毛;唇瓣近倒卵狀橢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不裂,上部稍肉質,深褐色(乾時),上面被白色短絨毛,背面基部被稍長的白色絨毛,其餘部分被稍短的毛,先端圓鈍,基部收窄並具1枚線形胼胝體,近端部具1枚顯著的長橢圓形胼胝體;基部胼胝體長約2毫米,寬0.5毫米左右,近端部胼胝體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蕊柱極短,長約1.5毫米,背面疏被白色絨毛;蕊柱足長近4毫米,寬達1.5毫米;藥帽卵形,高近1.5毫米;花粉團梨形,扁平,黃色,長約0.5毫米。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附生於海拔800m上下的山坡闊葉林中樹上或樹下岩石上。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