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吹奏

樹葉吹奏

樹葉,是苗、瑤、侗、彝、壯、布依、黎、土家、僳僳、阿昌、白、傣、水、哈尼、仡佬、仫佬、毛南、滿、蒙古、藏、漢等族單簧氣鳴樂器。苗語稱黑不龍、促戈腦。侗語稱巴眉、嘎不洛。彝語稱斯切、斯切嫫。壯語稱拜美。廣泛流行於黔、川、滇、湘、鄂、桂、閩、海南、內蒙古和東北各地。

在中國中南、西南清澈的江河兩岸,在雲、貴高原的山間小路上,經常可以聽到一陣陣高亢、悠揚的樂聲,這是聰穎的少數民族人民,利用一種葉面光滑、具有韌性的橢圓形樹葉,通過各種吹奏技巧而發出的清脆、明亮的樂音,就像是多才多藝的山歌手在歡樂地歌唱。樹葉,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天然樂器,深受中國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的喜愛。樹葉雖小,音色優美,音樂動人,獨具風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樹葉吹奏
吹奏技巧,樹葉選擇,發展傳承,

吹奏技巧

演奏時,要先把葉片上粘附的灰塵輕拭乾淨,將葉片正面橫貼於嘴唇,用右手(或左手)食指、中指稍微岔開,輕輕貼住葉片背面,拇指反向托住葉片下緣,使食指、中指按住的葉片上緣稍稍高於下唇。運用適當氣流吹動葉邊,使葉片振動發音。樹葉就是簧片,口腔猶如共鳴箱,雙手也可幫助起共鳴作用,通過嘴勁、口形、舌尖的控制,手指繃緊或放鬆葉片等各種技巧,改變葉片的振動頻率,可吹奏出高低、強弱不同的音響,音域達十一二度姜罪挨。若要使它發出不同的音色,就需要運用不同的吹奏方式,通常是按住葉子的下半片,用氣吹其上半片,還有一手按住葉片,另一手輕輕拍打,像吹口琴那樣,發出來的音響既有共鳴,又能產生波浪音;而技巧比較高的是將葉片夾於唇間,不用手扶即能吹奏,像吹竹笛那樣,隨著曲調的高低,送出急緩有別的氣流,吹奏出優美動聽的旋律;技巧特別高超的演奏者更使人嘆服,能夠一口同時吹響兩片樹葉,不用手指幫助,同樣可以奏出動人的曲調。樹葉吹奏高低音時,需運用不同的氣量,唇部也隨之忽松忽緊,控制氣流的送出。吹樹葉不能隨意斷氣、斷音戰屑,特別講究曲調圓滑流暢、婉轉悠揚。
樹葉的音色和小嗩吶相似,清脆明亮、悅耳動聽、近似人聲,俗話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而這小小的一片樹葉,卻可與人聲媲美,就像人聲歌唱一樣,並且具有山鄉風味。它可以獨奏、合奏或為歌唱、舞蹈伴奏,有著十分豐富的表現力,演奏的樂曲大都選自人們所喜聞樂唱的民歌曲調。在湖南等地,還用樹葉為戲曲伴奏。在白族、傣族,樹葉還用於白劇、傣劇音樂中。

樹葉選擇

吹樹葉,要選擇優良的樹種,通常採用榕樹,樟樹,桔、柚、楊、楓、冬青等無毒的樹葉,葉片的結構勻稱,正、背兩面都應平整光滑,以柔韌適度、不老不嫩的葉子為佳。太嫩悼疊奔盛的葉子軟,不易發音;老的葉子硬,音色不柔美。葉子的大小對吹奏也有很大關係,過大或太小的葉子既不便吹奏,發音也不集中。一般使用的葉片,以葉長5.5厘米、中間葉寬2.2厘米左右的比較適宜。葉子不耐吹用,一片葉子吹幾次就會發軟破爛,不能再用,所以吹奏時奏者需有多片樹葉備用。

發展傳承

樹葉,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樂器。原始社會狩獵時代,曾用以擬聲捕獵禽鳥,後來逐漸轉化為以聲代樂、以音伴唱的樂器了。幾千年來,吹木葉盛傳不衰,但見於史籍較晚。到了唐代,吹樹葉更為盛行,在皇室宮廷樂隊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正式用於“十部樂”的“清樂”中。《舊唐書·音樂志》稱吹樹葉為“嘯葉”。並記述宮廷音樂“葉二歌二”。表明在樂隊中有歌唱者二人、吹葉市膠嘗放伴奏者二人。唐代歷任嶺南節度使的杜?,精於研究吹葉,他在《通典》(卷一一四)中說:“銜葉而嘯,其聲清震,桔柚(葉)尤善;或雲卷蘆葉為之,如笳首也。”《新唐書·音地歡灶樂志》更明確記載演奏宴會時有“吹葉一人”。值得一提的是:樂隊嫌匪櫃在演奏像《景雲河清歌》和《霓裳羽衣曲》等重要樂曲時,也一定要有吹葉。這時的木葉,已身價倍增,受到隆重禮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楊柳枝詞八首》(六)中形象地寫道:“蘇家小女(六朝歌妓蘇小小)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唐代詩人郎士元,在《聞吹楊葉者二首》詩中描繪得更加淋漓盡致:“妙吹楊葉動悲笳,胡馬迎風起恨賒。若是雁門寒精霉簽月夜,此時應卷盡驚沙”。“天生一藝更無倫,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別離攀折處,當應合有斷腸人。”可見,那時人們就津津樂道木葉吹奏技藝之高、音樂感人魅力之大了。晚唐之時,洛陽有位名叫柳枝的歌女,年方17歲,就已擅長吹叶音樂,她在管弦的伴奏之下,可奏“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使聽者無不盪氣迴腸,為之震撼。在唐代的文獻中,也記載著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吹奏木葉的文字,在當時的南詔地區(今雲南大理),青年男女戀愛時就常以葉聲表達愛慕之情。唐代樊綽的《蠻書》中有:“俗法,處子孀婦,出入不禁。少年子弟暮夜遊行閭巷,吹壺盧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在四川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二十四幅樂舞浮雕中,其中就有一幅是樂師口含木葉吹奏的圖像,他席地盤腳,正襟端坐,右手兩指岔開扶葉,左手中還持一串樹葉備用,表情逼真,栩栩如生。以上所述完全證明,早在1000多年前,木葉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是唐代、前蜀宮廷樂隊中的常用樂器。
近代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樹葉藝術得到不斷發展,詩人們對樹葉吹奏更有著細緻、生動的描繪。鐘黔寧在《木葉》中寫道:“摘下鮮嫩的碧綠碧綠的葉片,緊緊地貼在厚實的唇邊。它湧出如此奇妙的音響,帶著苗山鄉土的氣息飛旋……仿佛苗家的整個生命和愛情,都注入了你的筋脈之間。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歌舞劇院專業演員,著名樹葉演奏家邱少春為樹葉吹奏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參加第41屆上海世界博覽會大舞台演出,在大型交響詩篇《土樓迴響》和金庸原著、張紀中導演的電視劇《碧血劍》中擔任樹葉吹奏。曾為江澤民主席、朱鎔基總理、曾慶紅副主席等國家領導人表演吹葉藝術,應邀出訪美國、德國、日本、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南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毛利求斯、塞席爾、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賴索托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美國CNN電視台和Discovery探索發現頻道專題採訪報導,參加中央電視台、 天津衛視等省市電視台的大型晚會演出。
主要作品:
大廣弦獨奏《鄉音》  樹葉與樂隊《茶山韻》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專題  樹葉與歌《風吹竹葉》
第一民族弓弦協奏曲《台灣》  樹葉與舞蹈《情深誼長》
卞祖善指揮.福建省交響樂團協奏 樹葉與管樂《家鄉阿里山》
2011年出版邱少春樹葉演奏音樂專輯—《風吹竹葉》
近代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樹葉藝術得到不斷發展,詩人們對樹葉吹奏更有著細緻、生動的描繪。鐘黔寧在《木葉》中寫道:“摘下鮮嫩的碧綠碧綠的葉片,緊緊地貼在厚實的唇邊。它湧出如此奇妙的音響,帶著苗山鄉土的氣息飛旋……仿佛苗家的整個生命和愛情,都注入了你的筋脈之間。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歌舞劇院專業演員,著名樹葉演奏家邱少春為樹葉吹奏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參加第41屆上海世界博覽會大舞台演出,在大型交響詩篇《土樓迴響》和金庸原著、張紀中導演的電視劇《碧血劍》中擔任樹葉吹奏。曾為江澤民主席、朱鎔基總理、曾慶紅副主席等國家領導人表演吹葉藝術,應邀出訪美國、德國、日本、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南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毛利求斯、塞席爾、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賴索托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美國CNN電視台和Discovery探索發現頻道專題採訪報導,參加中央電視台、 天津衛視等省市電視台的大型晚會演出。
主要作品:
大廣弦獨奏《鄉音》  樹葉與樂隊《茶山韻》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專題  樹葉與歌《風吹竹葉》
第一民族弓弦協奏曲《台灣》  樹葉與舞蹈《情深誼長》
卞祖善指揮.福建省交響樂團協奏 樹葉與管樂《家鄉阿里山》
2011年出版邱少春樹葉演奏音樂專輯—《風吹竹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