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皮蓑衣

滿族的先世是漁獵民族,專揀大森林邊和江河邊住。舊社會沒有防雨的東西,滿族人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東西自製防雨的蓑衣,住在山區的就用山上椴樹皮編制,住在平原的就用笸麻、三棱草、烏拉草編制蓑衣,下雨天頭上戴頂葦涼頭(一種席草編織品)身上披著蓑衣,光著腳,雨就淋不著了。


打牲烏拉清時供貢品中,有椴樹皮苘麻等。因椴麻是椴樹皮麻,是椴樹硬皮和樹幹之間的軟皮,剝好可達幾丈長,曬乾後,可撕成麻坯再扭成繩,尤其是紫椴,內皮非常堅韌,編繩絕對耐用結實。就是上世紀60年代的山區農村,還使用椴樹內皮搓繩子和背簍用。《盛京通志》記載:質白者曰糠椴,其皮於制繩,引火槍,軍中需之。《隨鑾紀恩》又載:“又有一種白椴木,葉大如團扇,初生時可蒸冷淘,霜後則鮮赤如楓,其皮可制繩,為魚網之用,烏喇網大魚,常用之”。這明確說明了這種椴麻繩的用途,一是作為火槍引火所用,二是織大網捕魚用,而織網時則要在網上塗豬血,以使其瀝火性能好,網繩不爛。
光緒30年(1904年)吉林將軍奏請免貢的物品中有椴麻槍繩25盤。可能是引火槍繩。這以後就再也不貢椴樹皮繩了。民間才把椴樹內皮編制蓑衣自用。
樹皮蓑衣樹皮蓑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