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德寺位於洪瀨鎮區西北角,因樹竹叢生而得名,寺里供奉觀音菩薩,兼祀趙、康元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樹德寺
- 地理位置:洪瀨鎮
- 原名:樹竹寺
- 始建於:北宋
寺名來源,重建風波,寺內藏物,
寺名來源
據傳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入侵,京都臨安淪陷。張世傑、陸秀夫等一幫忠臣保護宋幼主南移。一日,君臣從福州南下,來到泉州,城門緊閉,原來泉郡守將蒲壽庚已經降元,宋幼主進城不成,只好從泉州轉道洪瀨,將樹德寺作為臨時行宮,故洪瀨有“金城內”之稱。
重建風波
清乾隆時,樹德寺曾遭火災,化為平地。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建。1927年軍閥陳國輝擴建泉永公路時,樹德寺後移八米改建擴大為前、中、後三殿,朱梁碧瓦,金碧輝煌。
近代高僧弘一法師一度住寺講法,給樹德寺增添閃光的一頁。抗日戰爭時期,弘一法師曾投宿該寺。廣義法師少時在此皈依佛門,後輾轉星洲成為名噪海內外的知名大法師。
寺內藏物
樹德寺內保存著大量的文物墨寶。清進士黃摶扶書“樹種菩提婆心濟世,德敷桑梓神武經天”刻於正殿柱上;黃元和題匾“樹德古地”置於寺門;清末武狀元黃培松題“潤物洪深”;民國曾遒書“是佛所宗尊曰祖,惟天為大作元君”刻於大門外石柱上;還有文人徐友白、黃景辰,書法家楊家棟等人題匾、手書真跡。
解放後,樹德寺曾闢為文化站。1987年落實宗教政策歸還,並由廣淨、廣義法師等海外名僧捐資重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手題“樹德寺”匾額,為古寺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