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兒童

模範兒童

“模範兒童”指父母用來在別人面前誇耀,提升父母在人前地位的好孩子。這些孩子必須在家庭期望中表現得完美無缺。他們要上最好的學校,必須每時每刻都保持良好的形象。這些孩子的父母多半都很自戀,他們並沒有把孩子當成單獨的個體,而只是看作了他們自身的翻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模範兒童
  • 外文名:trophy child
  • 提出者:李·豪斯納
  • 相關書籍天堂的孩子
  • 用途:父母用來在別人面前誇耀
  • 英文別名:trophykid
背景,來源,事例,雙語解讀,

背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似乎是很多家長的想法,自己年輕時沒有實現的理想要讓自己的下一代來實現。於是,模範、標兵、優秀…各種各樣能在父母臉上貼金的榮譽誕生了。小朋友們則被包裝成了trophychild。

來源

“模範兒童”(trophy child或trophykid)的這層意思是由心理學家李·豪斯納在她1990年出版的《天堂的孩子》一書中首創的。在書中,她介紹了一系列trophy用做形容詞並且表達“在別人面前誇耀並提升自己地位”之意的短語,trophy child只是其中之一。

事例

近讀《世說新語》,發現書中載有不少“模範兒童”的故事,這些模範兒童儘管小小年紀,卻擁有成人式的思維,說成人式的話,效成人式的行動。
范宣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頭,大哭。人問:“痛邪?”曰:“非為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十指連心,怎能不痛?這哪像一個八歲孩子所說的話?書中類似的“模範兒童”還有不少。
字裡行間,作者劉義慶對“模範兒童”持欣賞態度。作為老師和父親,我自然想到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我們何嘗沒有“劉義慶心理”呢?我們習慣於用理智的、成人化的標準要求學生,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長此以往,鮮活的童趣必將被大人欽定的標準所扼殺。孩子畢竟只是孩子,我們不能苛求他們個個都像“小大人”。
記得在雜誌上看過一則故事:1968年,美國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0”。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么認識的。小孩說:“薇拉小姐教的。”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稚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幼稚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因為女孩在認識“0”之前,能把“0”想像成蘋果、太陽之類的圓形東西,自從幼稚園教她識讀了字母,孩子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幼稚園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3個月後,內華達州州立法院判母親勝訴。
這位母親的做法,也許有些過分,法庭的判決是否合理,我也無法評判。但故事至少包含這樣一個道理,即保護孩子天性的重要。盧梭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雙語解讀

Model children 模範兒童mó fàn ér tóng
Children who are boasted about by their parents for their high scholastic achievements
and overall exemplary image. Their apparent perfection gives their parents an inflated
sense of prid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