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布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樟樹布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樟樹布村,位於南灣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乾米。與廈村沙塘布村南嶺村相鄰。始建於清康熙初年,鄧姓始祖鄧毓秀從東莞雁田遷移至此建村。因村前後樟樹多且樹冠覆蓋面積大而得名樟樹埔,客家話“埔”與“布”諧音,後改成樟樹布村。附近的求水山海拔253.26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樹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樟樹布社區
  • 地理位置南灣街道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區沙灣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屬布吉區;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南灣街道樟樹布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鄧姓,早年從江西吉安吉水縣白沙里遷移至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輾轉遷至東莞;清康熙初年,從東莞雁田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500人,其中男性240人,女性260人;80歲以上14人,最年長者10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4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5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0人、澳門同胞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800人,分布在新加坡、牙買加、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瓜果、花生、薯類、甘蔗等。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物業出租為主。村民主要從事建築、餐飲、商貿、服務業等行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糖環,清明節的茶果、艾粄。特色農產品有龍眼、荔枝。
丹平快速S203線、沙灣路、布沙路、平埔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初通電,80年代通電話,90年代初通自來水,1998年通網際網路,200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3所幼稚園。2015年,樟樹布幼稚園在園幼兒360人教職工52人;博樂幼稚園,在園幼兒395人,教職工46人;萬科公園裡幼稚園,在園幼兒421人、教職工54人。村內建有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文化活動中心和樟樹布公園等。
進入20世紀90年代,該村城市化進程加速。1996年3月8日,村辦公會議決定拆除老村委舊房,新建6層廠房,每層建築面積600平方米。1997年5月,村委會遷人新建的綜合大樓三樓辦公;12月,橫跨沙布公路與樟富北路口的人行天橋竣工。1999年10月1日,新市場建成正式開業。2000年8月11日,萬福佳商場租用綜合大樓經裝修後正式開業;同時開始修建匯食街及樟樹布公園,公園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其中公園廣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2001年4月,匯食街建成並開始對外營業;12月,公園廣場及噴水池建成。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座。代表性民居有樟樹布碉樓院、樟樹布老屋。樟樹布碉樓院,始建於民國時期,正門朝北偏東25度,由一碉樓帶一民居組成;碉樓高5層,房屋兩開間,硬山頂,三間兩廊布局,其中一廊屋已改建成碉樓。現僅存一間房屋和碉樓,房屋風化嚴重,壁畫模糊不清,已無人居住。樟樹布老屋,始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現已破敗。
鄧氏宗祠(樹德堂),始建於清代,重修於2013年1月,占地面和的50平方米。
每年清明節,村民各家各戶在村內山嶺的祖墳或沙灣葛園祭祖。重陽節,村內族人祭祖。
村中有春節舞麒麟傳統。每年春節,麒麟隊除了在該村表演外,還到附近的村莊表演和交流,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招待。目前,舞麒麟已成為樟樹布村比較大型的民眾性體育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