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市鎮(樟市)

樟市鎮(廣東韶關市曲江區轄鎮)

樟市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樟市鎮地處曲江區西南端,東臨北江與烏石鎮隔江相望,南接英德市沙口鎮,西連羅坑鎮,北接白土鎮,距區城馬壩22公里,新開工的武廣鐵路縱貫南北。全鎮總面積204平方公里228.6平方千米(2017年),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5976人(2017年),境內有瑤族村委一個,人口503人。樟市盛產優質谷、柑橙柚類水果、優質蔬菜及生豬等,是優質谷白馬牌馬壩油粘米的主要產地,有“粵北糧倉”之稱。消雪嶺柑橙柚已成為粵北著名農產品品牌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樟市鎮
  • 別名:樟市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韶關市曲江區
  • 電話區號:0751
  • 郵政區碼:512134
  • 面積:228.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5976人(2017年) 
  • 總面積:約204平方公里
  • 主要民族:漢族、瑤族
  • 原名:樟樹潭
  • 經濟主體:農業
  • 森林面積:約240000畝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歷史沿革,自然環境,當地特產,農業狀況,交通通訊,氣候土壤狀況,文化狀況,基礎設施,景點推薦,

地理位置

樟市鎮地處曲江區西南端,距縣城馬壩約30公里,東臨北江與烏石、大坑口隔河相望,南鄰英德市沙口鎮,西聯羅坑鎮,北接白土鎮,總面積約228.6平方千米(2017年)。境內居住著漢瑤兩個民族。
樟市鎮

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228.6平方千米(2017年),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5976人(2017年),境內有瑤族村委一個,人口503人。

自然資源

樟市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礦產、林業、水力、農業等資源。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瓷土、鉛鋅礦等,水力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具有較大開發價值。樟市盛產優質谷、柑橙柚類水果、優質蔬菜及生豬等,是優質谷白馬牌馬壩油粘米的主要產地。消雪嶺柑橙柚已成為粵北著名農產品品牌之一。

歷史沿革

樟市鎮原名樟樹潭,田地右斜對岸江屋,溪邊有棵大樟樹,下面有個深潭而得名,後被洪水沖毀,遷至現街址,逐步形成貿易集市中心,故名樟市,解放後成立樟市區,羅坑、白沙歸樟市管轄,1958年成立廣東省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之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的陶鑄同志曾在樟市居住過。1960年劃出白沙歸白土公社,1974年劃出界灘大隊歸白沙公社,1986年建鎮。

自然環境

樟市鎮的地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樟市河由西向東貫穿全鎮流入北江,鎮內貯存著豐富的煤、鐵、銅、鉛鋅、銀、瓷土等礦產資源,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森林面積約240000畝。其中耕地面積3.7萬畝,山林面積33萬畝,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5976人(2017年)。

當地特產

樟市鎮位於曲江下游,依山傍水,一年四季,雨水充沛,農作物以黃豆成為豐產,逢年過節每家必做豆腐,且用磨石磨漿,鹽魯凝塊,保留著古石器時代的傳統製作,其鮮嫩味道比現代機械製作更為好吃,特別是表層配以野生黃果仔汁上色,既棄豆腥味又使豆腐更鮮亮,為此出名,傳遍粵北,堪稱一絕。

農業狀況

樟市經濟以農業為主,是曲江區主要糧食產區之一,素有粵北糧倉之稱。主要農產品有優質谷、花生油、沙田柚、臍橙、芽蕉、紅瓜子、黃皮、優質肉豬及豬仔、優質肉牛等。優質谷是樟市農業的拳頭產品,是粵北農業名牌白馬牌馬壩油粘米的主要供給地之一,萬畝優質谷種植基地是全縣第一個國家級農業生產基地,平均每年種植各種優質谷50000畝以上,產量16000餘噸,收入30000萬元左右。全鎮以全市第一個農村禽畜專業市場為中心。
2008年,全鎮種植優質谷24560畝,總產量9856噸,分別比2007年增長6.8%和8.3%,優質蔬菜種植面積21720畝,總產量2226噸,分別比2007年增長2.8%和5.1%,種植優質水果12545畝,產量2156噸,分別比2007年增長84.3%和59.6%,出欄優質肉豬41833頭,出售優質豬仔98500頭,分別比2007年增長7.5%和8.2%,花生種植面積18392畝,總產4362噸,基本與2007年持平,2008年以來,我鎮結合沼氣建設,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目標,大力推廣“豬—沼—果”生產模式,不但促進了沼氣建設,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水果的產量與品質。另外,樟市是韶關農業機械化生產示範基地,到2007年,擁有各種農業生產機械585台,其中小型收割機90台。多年以來,我鎮的優質谷、花生、柑桔、沙田柚、生豬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區各鎮之首,是曲江區最大的農業鎮。

交通通訊

樟市東臨北江北有樟馬公路直通馬壩,交通十分便利,樟市鎮交通十分發達,水路有北江河通航,陸路有二級水泥公路直通縣城馬壩,隔河相望有京廣鐵路,境內公路總長達200多公里,鎮通各村公路已大部份實現硬底化。集鎮面積0.9平方公里,設施完善,商貿繁榮,為進一步擴大城鎮建設規模的街道公路改道工程正在進行緊張的施工。
全鎮已開通程控電話2040門,可直撥全國及世界各地;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全鎮,用戶達5000餘戶。

氣候土壤狀況

樟市屬於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有明顯的濕熱和乾冷季,夏天溫差較大,春夏天氣溫高、熱量足、雨量豐;春天多連綿陰雨;秋冬氣候乾燥,氣溫下降,降雨稀少。樟市土壤基本上可分為淹育型水稻土亞類和潛育型水稻土亞類兩種。地形開闊,地勢平坦,陽光水利較好,耕層、土層深厚,肥力高,適種性廣,適宜種植多種作物,素有粵北“第一平原”和“粵北糧倉”之稱。

文化狀況

樟市鎮有中學1所,國小15所,幼稚園一所,在校學生439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鎮內有多功能文化樓一棟,鄉村文化室25間,影劇院一座;醫療保健設施有中心衛生院1間,鄉村衛生站12個。

基礎設施

截止至2005年,投資750萬元完成了樟市中學與樟市二中的合併和樟市中心國小分校的設立工作,興建了蘆溪、流坑等5所希望國小,新建了中學、中心國小9棟教學樓、綜合樓及教師宿舍樓,完善了兩所學校的語言室、電腦室等教學配套設施,2008年,我鎮多方籌資385萬元,全面維修加固了樟市大橋。鎮、村公路硬底化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到2008年,全鎮十一個村委會全面鋪通了水泥公路,村小組100%已鋪通水泥公路,武廣鐵路樟市段已全面竣工,通訊事業迅速發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樟市基層站相繼成立,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有線電視。到2008年,全鎮程控電話達到3450台,手機5700多部,有線電視用戶3660戶。農村生活用水得到較大改善,已有63個自然村興建飲水工程。

景點推薦

在樟市鎮群星村委附近的樹林,有一片黃花風鈴木,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春天枝條葉疏,清明節前後會開漂亮的黃花;夏天長葉結果莢;秋天枝葉繁盛,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冬天枯枝落葉,呈現出淒涼之美,這就是黃花風鈴木在春、夏、秋、冬所展現出不同的獨特風味。美麗的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