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主要原因
1) 材料方面: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 ( 混凝土坍落度過大,砂石含泥量大) ;
2) 工藝方面:板筋保護層厚度不均,混凝土成型過程缺陷( 混凝土振搗不密實) ,操作方法不規範( 未按施工工序搓平、壓光);
3) 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 檢查驗收不到位) ,操作人員技術差( 操作人員經驗不足,缺少培訓);
4) 機械方面:抹光機械性能差,模板質量差( 模板平整度、剛度差);
5) 環境方面:成品保護不好,養護方法不當( 養護不及時) ;
6) 測量方面:
標高有偏差( 水準儀精度誤差) 。
樓面裂縫分析
在樓面產生裂縫的位置中,最多的就是樓房四周處在陽角處的房間附近,就是分離式
配筋的負彎矩筋和角部放射筋末端,這個問題出現裂縫的數量最多,而且在所有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的樓面中都有發生。造成裂縫出現的因素就是砼具有隨著溫度的變化進行收縮的特點,而且距離屋面越近的樓層,產生的裂縫數量和縫隙越大。樓面設計都是針對其強度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而沒有對混凝土具有的收縮特點進行思考,而且其中的配備的鋼筋數量也不符合相關規範,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混凝土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收縮,最終導致鋼筋數量較少的樓面位置先產生裂縫。因此,想要有效的解決這種問題,就需要在對樓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提高樓房四周陽角處的鋼筋數量,並且不再對
負筋採用分離式的辦法,對負筋進行加粗加長。這樣就能夠有效保證樓房四周陽角處不再出現裂縫問題。
造成放射筋末端出現裂縫的因素是在通常情況下,放射筋的長度都不會超過一米二,如果樓面採用分離式的方式進行配筋的話,就會導致樓房四周陽角處房間產生的裂縫逐漸延伸到放射筋的末端處,從而導致裂縫的大小和數量有所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使用雙層雙向的配筋,並提高鋼筋的數量和粗細程度,這樣就能夠使配筋形成一個良好的網路,對裂縫的延伸和擴大進行約束。另外,放射筋通常只在最上層進行鋪設,而且其常常會在板面鋼筋的上部進行架設,這種情況會造成鋼筋產生重疊,進而導致板面負彎矩鋼筋的高度有所下降,致使在進行混凝土澆築時,鋼筋的拐彎處會常常出現翹起,因此,採用雙層雙向鋼筋,並進行加粗加密,有效避免這個問題發生。
預防措施
重點加強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措施
在實際施工中,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在受到砼墊塊及模板的依託下保護層比較容易正確控制。但當墊塊間距放大到1.5m時,鋼筋網的合理保護層厚度就無法保障,所以縱橫向的墊塊間距限制在1m左右。與此相反,樓面上層
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較難問題。其原因為: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託保護;各工種交叉作業,造成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無處落腳後難免被大量踩踏;上層鋼筋網的鋼筋小撐馬設定間距過大,甚至不設。在上述原因中,後兩個原因在施工中必須大大加以改進,對於最後一個原因,根據大量的施工實踐,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必須設定鋼筋小撐馬,其縱橫向間距不應大於700mm,特別是對
於Φ8一類細小鋼筋,小撐馬的間距應控制在600mm以內,才能取得較良好的效果。
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是截面砼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容易導致裂縫發生的薄弱部位。當預理線管的直徑較小,並且房屋的開間寬度也較小,同時線管的敷設走向又不重於砼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一般不會發生樓面裂縫。反之,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也較大,並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又重合於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因此對於較粗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應增設垂直於線管的短鋼筋網加強。
材料吊卸區域的樓面裂縫防治
在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質量與工期之間的較大矛盾。一般主體結構的樓層施工速度平均為5~7天左右一層,最快時甚至不足5天一層。因此當樓層砼澆築完畢後不足24小時的養護時間,就忙著進行鋼筋綁紮、材料吊運等施工活動,這就給大開間部位的房間雪上加霜。除了大開間的砼總收縮值較小開間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受材料吊卸衝擊振動荷載的作用而引起不規則的受力裂縫。並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難於閉合,形成永久性裂縫,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對這類裂縫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樓層砼澆築完後的必要養護必須獲得保證。科學安排樓層施工作業計畫,在樓層砼澆築完畢的24小時以前,可限於做測量、定位、
彈線等準備工作,不允許吊卸大宗標材料,避免衝擊振動。在模板安裝時,吊運上來的材料應做到儘量分散就位,不得過多地集中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