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子山迎春獅舞會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樓子山迎春獅舞會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清朝初年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豐都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道具,

簡介

瓦灣樓子村是一個自然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村莊,建有孫家老祖的祠堂,供奉著孫家老祖獅子的牌位,是獅舞的發源地,故瓦灣獅舞又名樓子山迎春獅舞會,2011年被納入重慶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樓子山迎春獅舞會是每年春節期間,豐都縣十直鎮樓子山一帶迎新辭舊的盛會。它起源於清朝初年,由“湖廣填川”的孫氏家族傳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它是一部記錄湖廣移民遠離故土,在巴山蜀水間繁衍生息的活態史書。其“會首”由家族中有聲望的族人每年輪流擔任。樓子山獅舞會有一套系統、完整的儀式程式,可謂一座展示鄉土文學、音樂、曲藝、舞蹈等民俗文化的大舞台。它所倡導的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等道德風尚,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歷史淵源

瓦灣獅舞,記載了幾百年的世事變遷。在中國移民歷史上,清代前期的“湖廣填四川”是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明末清初那幾十年間,四川飽受戰亂,人口急劇減少。1644年,張獻忠率農民起義軍入川,12月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大西”,定成都為“西京”。四川成了戰爭重災區:明軍濫殺,清軍濫殺,地方豪強濫殺,鄉村無賴濫殺邀功,張獻忠也有濫殺之嫌。繼而是南明與清軍的戰爭,還有吳三桂反清後與清軍的戰爭。四川人民慘遭一次次的戰爭和屠戮,人口銳減至幾十萬人。清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上書皇帝,表露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並提及了一些擴充人口的移民辦法。四川各地地方官也不斷上書朝廷,要求充實四川人口以便戰後重建。康熙召集相關部門聽取匯報,採納了各方意見,正式頒布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至此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湖廣填川”移民運動大規模展開,至乾隆41年(1776年),這場跨時一百多年的移民運動才告一段落。
孫氏祖先孫崇享在移民運動中期由湖北省孝感縣麻城鄉高街檐村遷至四川省豐都縣十直鎮瓦灣樓子村。孫家祖先在當地辛勞耕作,換來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家族卻人丁不興,單傳三代,第四代孫碧朝十分害怕香火斷絕,憂心忡忡,卻在某天晚上和妻子做了同一個夢,夢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對他們說:你們要想發家旺丁,必須要去把老家的獅祖接來繼孝繼祭,每年開春舉辦獅子會跳獅舞,定能家興業旺、子孫昌盛。兩夫婦醒來後就想起了湖北老家的獅祖,於是敲鑼打鼓到老家接來獅子牌位。並將做夢日(農曆臘月二十四)定為獅舞啟動籌備日,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跳獅舞,正月十五晚上舉辦盛會送獅神歸位。這樣一來,孫碧朝的兒子孫宏就陸續生下了六個兒子,這幾個兒子後來延續香火成為今天瓦灣一帶的孫姓族人。清鹹豐七年,孫宏二兒子孫文斐中進士,回鄉修孫氏祠堂,召集後人將老獅子舞定為樓子山迎春獅舞會,約定每年春節期間眾家族成員聚在一起,舉辦獅舞大會,緬懷祖先,祈禱豐年。此習俗便一直沿襲下來,到解放初期因各種原因,歸於沉寂。80年代改革開放後,孫氏族人恢復了獅舞會,將這一民俗藝術重新展示出來,並決心一直傳承下去。

基本內容

樓子山獅舞會分為籌備會、巡遊表演會和送獅神會三部分:
1.籌備會
每年的臘月二十四,家族成年人集中在一起舉行會首交接儀式,先選一個有威望的人擔任當年會首,會首可以連任,但必須經過民主投票,新會首從老會首手中接過年燈及相關器物,組織成員,籌集資金,扎制獅子,討論並布置準備工作,修正上屆不足之處,定出本屆巡遊表演的制度、路線、時間等。
2.巡遊表演會
到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就會組建表演隊伍,大約在二十人左右,根據籌備會定下的日程安排,走村串戶進行表演,整個獅舞會的主要內容也在於這個階段。
3.送獅神會
到了大年十五這天晚上,眾人歡聚在當地的“三聖公廟”,祭拜各神,跳起獅舞,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殺豬宰羊,舉辦宴席,以米酒敬老人和長輩。酒畢後,還要由有聲望的長者表彰團結和睦樹正氣,批評偷搶拐騙斥歪風,為族人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而後將獅頭在孫家祠堂燒掉,喻為送獅神歸神位,獅衣則在空中象徵性拋擲幾下,交由下一年會首接回家中供奉。

基本特徵

舞獅身長3米,頭部用竹篾扎制骨架,面上蒙粗白布,再以大量雞毛粘在布上,一個形象逼真的毛茸茸的獅子頭活靈活現;獅衣則是身子的背部以兩米多長的布縫上彩條做脊柱,周邊再鱗次接上一層又一層的火麻。此外,還有排燈、圓形燈籠、掃把、龍頭拐杖等做道具。成型後的獅子重達幾十到上百斤。表演時由兩壯年男人才能承擔,且舞不了十分鐘就得換人。整場獅舞表演共二十多人,有領隊1人,遞帖1人,鑼鼓5人,舉牌燈2人,舉燈籠4人,舞獅4人,背夫1人,叫口(也叫報子,相當於說書人)1人,提香1人,禱告1人。

主要價值

樓子山迎春獅舞會,是由家族祭祀儀式演變成的民俗藝術表演,起源於清朝初年,由“湖廣填川”的孫氏家族傳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它是一部記錄湖廣移民遠離故土,在巴山蜀水間繁衍生息的活態史書。樓子山迎春獅舞會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可謂民俗文化的典範性代表作。它產生於特定的歷史時期,承載著諸多的歷史記憶,倡導著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等道德風尚。樓子山獅舞會是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也是綜合性的藝術表演,不管是其中的音樂、文學、舞蹈、曲藝、祭祀儀式,乃至道具、服飾、造型及民俗民風、民間信仰等,還是孫氏家族建造的祠堂、碑刻、墓葬等,都反映了“湖廣填川”移民在巴山蜀水間生息繁衍的歷史。

道具

排燈、圓形燈籠、掃把、龍頭拐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