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村(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下轄村)

樓上村(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下轄村)

國榮鄉樓上村距縣城15公里,位於縣城西南的廖賢河畔。

樓上村距石阡縣城15公里,該村以“北斗七星”樹為中心,以“北斗七星”的天樞至搖光交天權與天璣形成四個象限,劃分為不同的四個分區,其東南象限為生產區,西南象限為居住區,西北象限為娛樂區,東北象限為墓葬區,功能分區明確。整個居住區的道路結構為一“斗”字。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樓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貴州石阡
  • 地理位置: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
  • 面積:4.2平方公里
  • 人口:1600
  • 類型:地名
歷史文化,地理位置,民風民俗,人文風光,古建築群,地圖信息,

歷史文化

樓上,古稱“寨紀”。始建於明弘治六年(1494年),是一座以周氏家族為主的血緣村落,是以周氏家族血緣關係紐帶興建的寨子。整個村寨坐東北面西南,距石阡縣城15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據《周氏家譜》記載:周氏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橋東珠市巷,祠名大本堂,明進士周國照出仕四川威遠縣、修建江西會館、家屬於該縣洛陽鄉大坡里曬金坡居住,後移西蜀潼川樂冶縣天井壩仁義鄉、明朝弘治六年(1494年—距今502年),始祖周伯泉避難圖存,貿易入黔,遷居樓上。歷500餘年的發展,保留至今,前有廖賢河環繞,後有蒼山點綴,周圍蒼松翠柏古樹環抱。
樓上村有樓上古建築群、周氏宗祠、小屯寺、周氏墓群等文物,歷史文化價值高。

地理位置

古樓、古屋、古巷、古橋、古井、古樹、古墓、古書、古風、古韻於一體。被譽為“佛頂山下的明清古村落。”樓上村至今保存著獨特的漢族古漢民族風俗,有哭喪、哭嫁、吹嗩吶、民間刺繡等古老的習俗。樓上村文物保護單位較多,歷史文化價值
高,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其中省級1個,縣級2個。 其中樓上古寨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侗族村寨。
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遠景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遠景

民風民俗

樓上村民居“斗”字型古巷,各巷道均以青石板鋪路,斑駁凹凸,巷寬2—3.5米,並有0.3—0.4米寬的排水溝與之平行,全村的天然雨水和生活用水,通過這條條水溝匯入廖賢河,注入烏江。幾百年前,這種道路和排水系統設計的科學性,至今令人讚嘆不已。 樓上村仍保持著獨特的漢族古代民族風俗,有哭喪哭嫁、吹嗩吶、民間刺繡等古老的習俗。還有溜秧歌、毛龍燈、敬酒歌等傳統習俗。

人文風光

古寨風貌一覽無餘:她依偎在廖賢河峽谷的懷抱之中,臨山面水,風光雄奇秀美。其山峰巒延綿,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清晨雲霧繚繞其間,縹縹緲緲,彷若太虛幻境;山下廖賢河似青龍騰舞,蜿蜒伸展,在金輝的映照下,粼光閃爍,空靈無比;廖賢河的北岸梯田鋪翠,青翠欲滴,那梯田的線條甚是優美,宛如律動的旋律;村頭那參天古木與之相應,虬枝盤旋,翁翁鬱郁,綠蔭如蓋,鳥鵲滿林,白鷺棲枝,朝舞夕鳴,生機盎然。周老以世代生活在如此風景如畫的生態環境裡倍感自豪,喜形於色、如數家珍的指著村落告訴我,他們村的座式是左青龍(廖賢河),右白虎(寨右的山峰),前朱雀(寨前古樹上的百鷺),後玄武(寨後的龜山),並不停的讚揚他們的祖先懂得天文地理,選址建村,澤被後世。
一條條青石鋪就的巷道從腳下延伸,古樸狹長,幽深靜謐,漫步其間,喧囂消退,浮氣頓消。一座座木質青瓦建造的明清古居迎面而來,厚重古樸,結構別致,工藝精巧,置身其間,玩味院內的農家器物和他們祖先遺留的古物,構想一下“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情景,仿若回歸園田,寵辱毀譽棄擲一空,人間煩惱煙消雲散,其樂融融,令人嚮往。對古寨的民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獨具特色的“歪門”四合園,各家各戶的龍門歪著開,青石板古巷斜著走,這種格局據說是以前的大戶人家財不外露的體現,也反映出這裡的人們安居樂業,不誇飾,不張揚、含蓄樸實的民風氣息。
村景村景

古建築群

樓上村古建築群,始建於明萬曆年間,集梓潼宮(戲樓、正殿、南北兩廂及院落、後殿、觀音閣)、天福古井、明清古民居於一體。鹹豐十一年(1861年)部分毀於苗民反亂。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正殿及兩廂。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後殿。民國五年(1916年)建戲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村民集資建天福井。民居中大都為清晚期建築。2006年6月被貴州省人民公布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戲樓,為穿斗抬梁式二層歇山青瓦頂建築,坐東向西,左右廂樓配有走廊,居中突出舞台,置“福”、“祿”、“壽”彩繪屏風,正面及兩側梁枋下飾卷草紋掛落,檐下裝鶴頸椽及板。
正殿,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懸山小青瓦頂建築,坐東向西,面闊五間,兩次間老檐柱間正中為對開板門,兩側為檻窗。兩稍間廊柱間裝板,正中開直欞窗。明間後檐金柱間裝板至穿枋,上裝走馬板,置神龕。兩山面帶披檐。前檐廊間鋪墁青石,兩稍間後檐處分別有石梯下至後殿。北次間廊間立有《重修梓潼宮序》石碑一通。
兩廂及院落,南北兩廂均面闊二間,為穿斗式懸山青瓦頂。院落,呈長方形,地面青石板鋪墁,橫向對齊,豎寬不等。
後殿,為兩重檐四角攢尖小青瓦頂建築,面闊三間,明間二層,為雙重檐四角攢尖頂。兩次間為穿斗式梁架。後殿前檐帶廊,兩山有披檐。明間屋面卷草紋飾屋脊,葫蘆寶頂,小青瓦屋面。大梁題記為“皇清光緒八年正月初七汝南族等共修”。
村寨中的民居保存了明末清初的風貌,為貴州省內少見。村中民居坐北面南,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古老幽深的明清建築,比比皆是。民居多為四合院、三合院。四合院正房三間,兩邊各配有乾欄式廂房兩間,龍門呈內八字形狀,意為趨惡避邪,財不外露。龍門不正對堂屋,都是歪著開,青石板古巷斜著走,又稱“歪門四合院”。四合院古民居,家家戶戶都有龍門,只要把龍門關上,便可以防盜。三合院,正房三間,兩邊各配有乾欄式廂房兩間。一些民居堂上有匾,門旁有聯。這些聯匾皆有來歷,大多與主人的身世、家族的榮顯及撰寫人的祝願相關,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窗欞間鑲嵌精雕細刻的人物、鳥獸、蟲魚、神鹿、鳳凰、花卉等圖案,可謂獨巨匠心,其藝術水平之高,令人嘆為觀止。其古民居建築精緻,花窗精雕細刻,技藝精湛,美妙絕侖,呈現出一幅幅龍飛鳳舞,鳥鳴蟲叫的畫面,反映出這裡的安居樂業和含蓄平實。

地圖信息

地址:銅仁市石阡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