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樊野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面積:總耕地3350畝
- 人口:6407人
樊野由來,歷史名人,
樊野由來
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導下,全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執政能力,構建和諧社會,與全體村民一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樊野近年來,在班子建設、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方面加強力度,提高認識,調動廣大黨員、村民的積極性,增加村民收入。我村主導農業是蔬菜,現建起溫室大棚200餘畝,廣種各種新鮮蔬菜,菜農收入大幅度提高,並且帶動了蔬菜經濟人的發展。近年來,在村村通工程中,我村結合實際共修築村內外田間道路15公里,不但解決了交通不便等困難,而且為廣大村民的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
歷史名人
米子祥,(1900—1944),名元林,字兆瑞,號子祥,忻縣北關村人,占籍樊野村,1900年出生於綏遠省(今內蒙古)土牧爾台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天資聰慧,讀書勤奮,與眾不同。家裡全力支持。1912年全家返回忻州樊野村定居。1914年子祥由忻縣第一高級國小畢業,全家再次支持赴省城太原考入進山中學學習,在太原刻苦學習,接觸進步潮流,參加學生運動,思想活躍,決心報國。1918年結識了傅作義,並結為金蘭。1920年由進山中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西大學機械工業系。1923年七月由山西大學機械工業系畢業,安排到山西省機械公務處工作。在公務處由科員、科長、副處長、升為處長。1930年傅作義將軍赴任綏遠省省長、兼省轄軍司令時,報請南京政府調任米子祥為綏遠省,先後任民政廳廳長、涼城縣縣長、省轄軍工處處長、軍需處處長,併兼管省財稅稅監審工作。在內蒙古任職期間,深入農村,了解民情民意。特別是為實施傅作義提出的“從官貧民富著手,先剿境內土匪,使民眾安業自收,整制地方,軍墾戍邊。”的方針,盡職盡責,頗有建樹。還在軍火研發等方面向司令部提出實施方案,得到批覆,當即組織機構,購置設備,研發工作有序進行。
彭良臣,字鑒周,海澄。是家中的老小,父母特別疼愛,並寄希望在這個最小的孩子身上。彭良臣從小機智聰明,愛好讀書,在同齡的孩子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忻縣學子當中的佼佼者。被山西巡撫岑春煊會同學台劉嘉琛選入剛剛開辦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
在五台山的余脈繫舟山下臥牛城旁有一大村樊野村,此處離城就近百姓富足安康。彭良臣便出生在這樊家野場。彭良臣的父親彭化鵬是當時忻縣十里八鄉頗有名氣的一個鄉村秀才,教過書,練就了一手好字,經常施予人,幫鄉親寫信、寫對聯、或寫個狀子。或出個主意,因此在老百姓的心中,彭先生是個大好人,大善人。彭化鵬老先生有三個兒子,及彭良知、彭良才和彭良臣;還有女兒,嫁給了忻州有名的官商“天元成”的創始人米元智的長孫,為後來的米氏與彭氏在忻州的愛國行為埋下了伏筆。
隨著閻錫山在山西及整個華北地區的勢力的不斷壯大,伴隨著閻錫山的沉沉浮浮和國民政府表面的統一及閻錫山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的鞏固。閻錫山開始重視人才,在閻政府像彭良臣這樣受過高等教育,抱著一顆愛國之心的實幹家不多。故閻錫山十分器重彭良臣,往往把一些重要的關係到山西的基礎建設,重工業及軍事項目交給他。彭良臣憑藉自身過硬的業務和實實在在的為國家建設的拳拳赤子之心,都十分圓滿的完成。
但彭良臣漸覺官場腐敗,爾虞我詐;閻錫山的所作所為太令人失望,與自己當年救國救民於水火之中的初衷越來越遠。早已厭倦了這種生活的彭良臣不久便借病辭去閻錫山政府與軍方的一切職務,回到了老家忻州樊野村,過著粗茶淡飯安心做學問的生活。
其長子彭容祥在抗大學習兩年之後,根據組織上的安排,回到了山西,在臨汾的日偽軍隊中謀了個差事,秘密開展地下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彭容祥又回到了省城太原。利用其父彭良臣在閻政府中的影響。在閻軍中任少校,後又調到太原警察署任要職,在其從事地下工作期間,一面忍受著不知情同志們的譏諷,甚至要除掉他這個叛徒;一面還要和閻錫山的爪牙保持合作,以免暴露,盡全力保護和營救被捕的同志和愛國人士。生病在家多年的彭良臣也積極利用自己在閻錫山政府中的影響幫助其子的地下工作。
其長子彭容祥在抗大學習兩年之後,根據組織上的安排,回到了山西,在臨汾的日偽軍隊中謀了個差事,秘密開展地下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彭容祥又回到了省城太原。利用其父彭良臣在閻政府中的影響。在閻軍中任少校,後又調到太原警察署任要職,在其從事地下工作期間,一面忍受著不知情同志們的譏諷,甚至要除掉他這個叛徒;一面還要和閻錫山的爪牙保持合作,以免暴露,盡全力保護和營救被捕的同志和愛國人士。生病在家多年的彭良臣也積極利用自己在閻錫山政府中的影響幫助其子的地下工作。
解放後,彭良臣身體一直生病,在老家樊野村養病,彭良臣於1963年在樊野村的老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