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娣,女,博士,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主要從事高校院系績效評估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秀娣
-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 性別:女
- 學位/學歷:博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研究課題,學術觀點,人物言論,研究案例,
人物經歷
研究方向
高校院系績效評估
研究課題
訪學選題:高校院系辦學績效評估的實踐探索暨同濟模式研究
學術觀點
引用率與成果質量
對於論文引用率與論文成果質量之間的高度正相關關係已遭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而國內過分看重論文引用率以及熱捧高被引論文作者的負面影響也正在逐漸顯現。從學理上講,由論文引用率高而得出論文成果水平高的結論,反映了評價邏輯的混亂。論文引用率高,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論文的受關注度高,至於高關注度是否一定代表論文成果水平高?這無法確定。高引用率的論文,也不能代表觀點一定正確。其次,以論文引用率來評判論文水平的“高低”,會催生學術投機的問題,令“小人”得志。這裡的“小人”,特指和論文引用有關的投機鑽營者。
如果教育科研單位的評價和管理者過分在意論文引用率,視論文高引用率為王道,只看結果而不計手段,把高被引論文學者奉為絕對權威,不惜把科研資源投向熱門領域,鼓勵跟風,這種短視、浮躁、急功近利的做法,很可能會把那些出自興趣愛好、甘願坐“冷板凳”、追求異質思維的創新人才早早淘汰出局。
“雙一流”評價
高校辦學質量是一個複雜、模糊且需時間積攢的綜合體,不存在所謂的能夠全面、客觀反映“雙一流”建設成效的教育評價“指標”,而以“指標”論英雄只會帶來短視、浮躁和功利的學術生態。從本質上說,人們無法依靠指標評價得出一流大學。原因在於同質的事物才可以比較,每一所高校都是獨特的,比較的基礎並不存在。而且,所謂“一流”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更多的是一所大學在民眾心目中的信譽所在,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碩招”與“獎勵和論文”
近兩三年來,對於學生申碩材料中“獎勵和論文”數量“大爆發”的情況。樊秀娣認為不少考研學生為提高報考高校碩招面試成功率而“為成果而成果”的現象很嚴重,這需要從評價導向上加以根本糾正。
人物言論
學術“重賞”與“高產”
學術領域不是名利場,“重賞”壓不出“高產”。各級部門和領導要按教育科學內在規律辦事,在保障教育科研人員體面生活和工作條件的基礎上,在教育科研管理改革上下功夫,從根本上扭轉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學風。
反對“頂刊論文至上”
“頂刊”論文並不必然代表高水平科研成果。
一流的科研成果不一定都上得了“頂刊”。
發表“頂刊”論文並不是學者教育科研的全部內容。
發表“頂刊”論文並不是學者科研的終極目標。
回歸科學精神
要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嚴謹求實、民主平等、敢於質疑、甘於寂寞、樂於奉獻的科學精神,創造安靜、寬鬆的學術環境,讓各類人才都能夠潛心於各自的職責和使命,最終拿出優異的成績來回饋社會,這是國內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最大心聲,也是中國教育科研邁向一流的必由之路。
本科階段要打好基礎
本科階段是學生高等教育的基礎階段,相比於輸出科研成果,多吸收知識、提高技能才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如果本科前三年都在忙於五花八門的科研活動,那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能學紮實嗎?可持續發展的後勁還有嗎?
遏制“水博”、把發展機會留給奮鬥者
建議國家完善對海外高校博士文憑的認證制度,增設相關博士學位論文的盲審系統。對於那些國家駐外使館教育處預警、國內高校人員就讀或辦學情況出現“異常”的海外高校博士項目,可以對其博士學位論文進行抽檢。如果發現其存在質量問題,便可對相關論文逐一盲審。
由此,對這類沒有博士論文或者博士論文盲審不通過的海外文憑,國內可不予認可。無疑,從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入手,可能是鑑定“水博”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研究案例
由此,樊秀娣認為,把高被引論文簡單等同於頂尖高質量論文顯然站不住腳,對“高被引”的評價結果以及一系列政策導向也就很成問題,過於熱捧和追逐“高被引”可能相當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