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經歷,學習經歷,拍攝經歷,舉辦攝影展,離休生活,人物榮譽,記事,
個人經歷
學習經歷
1958年4月下放北大荒勞動,1960年經農墾部分配呼倫貝爾盟農墾局拍電影,後墾荒停止,轉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農八師從事攝影工作,1964年新疆自治區成立十周年紀念,首次出版大型彩色畫冊,被借調攝影,有二十餘幅作品入選。
文革以後,被調入《新疆畫報》社任攝影記者。他走遍了新疆的城市和鄉村,拍下了大量的專題照片和獨幅照片,較有影響的是:《從南泥灣到塔里木》《和田布扎克》《吐魯番盆地》《麥蓋提綠洲》《奶茶飄香》等專題報導。並有兩幅照片入選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的展覽:《石油工人戰三九》(第十一屆影展)《巴扎歸來》(第十二屆影展)。
1982年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全國開展了攝影理論研究,樊矯健被選為新疆攝影理論研究會會長。從1982至1999年期間,主持召開了10屆新疆攝影理論研討會,出版了8本攝影論文集,共一百五十萬字,從徵稿、審稿到列印、校對,全由他來操辦。在攝影理論的指導下,一批年輕的攝影家、攝影理論家成長起來,成為新疆攝影界佼佼者。新疆攝影理論的深入開展,碩果纍纍。受到了中國攝影家協會的表揚,被譽為“全國開展攝影理論工作之冠”。樊矯健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
帶領老年大學學員在天山實習
上世紀90年代前,新疆的高等攝影教育仍是一片空白,新疆學子要想深造必須要到內地求學。樊矯健主動提出與新疆藝術學院聯合舉辦攝影成人大專班。被聘為客座教授,主持攝影教學工作。辦學伊始,困難重重,師資匱乏,他就親自任教,並請一些來疆的攝影名家舉辦講座,陳復禮、陳勃、於雲天、彭國平等老師均曾為之授課。致使8屆200多學員受益匪淺,後來他們大多成為新疆攝影界的骨幹力量,桃李遍布天山南北。
拍攝經歷
走訪
樊矯健作品
回憶
採訪就從《高高的白楊》開始,老人的思緒跟著旋律回到那段苦難的歲月。1969年的一個夜晚,牢門”咣”地被打開,一個維吾爾族青年被獄警推了進來。他痴痴地坐在王洛賓身旁淚水漣漣。這個名叫吾甫爾江的小伙子是一名科技幹部,在布置新房時失手打碎了毛主席塑像,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未入洞房先入牢房。剛入獄時,吾甫爾江拚命幹活,爭取提前出獄早曰完婚。但家裡傳來的噩耗讓他徹底崩潰:新娘阿依古麗不堪忍受批鬥、謾罵和蹂躪,跳河自盡!心都死了的吾甫爾江徹底變了一個人,他留起了長須,懷念無辜死去的未婚妻。他常常呆呆地凝望著窗外高高的白楊,祈禱上蒼保佑阿依古麗冤魂平安。
一對情人真摯的愛,讓王洛賓的一腔同情之心在胸中激盪,給他注入了波瀾壯闊的音樂語言。他使用了吾甫爾江教他的一首伊犁民歌的旋律,奮筆疾書,一首交織著悲憤與摯愛,感情真切動人、舒暢優美的《高高的白楊》誕生了。“高高的白楊排成行,美麗的浮雲在飛翔,一座孤墳鋪滿丁香,孤獨地依靠在小河旁。一座孤墳鋪滿丁香,墳中睡著一位美好的姑娘。枯萎的丁香引起我遙遠的回想,姑娘的衷情永難忘。高高的白楊排成行,美麗的浮雲在飛翔,美好的姑娘吻著丁香。曾把知心的話兒對我講,美好的姑娘吻著丁香,曾把知心的話兒對我輕輕唱,我卻辜負了姑娘的衷情歌唱,悄悄地走進了牢房。高高的白楊排成行,美麗的浮雲在飛翔,一座孤墳上鋪滿丁香,我的鬍鬚鋪滿胸膛,美麗浮雲高高白楊,我將永遠抱緊枯萎的丁香。抱緊枯萎的丁香走向遠方,沿著高高的白楊。” 沉浸在往事中的王洛賓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 王洛賓說,後來,吾甫爾江成為了研究員。一次在大街上相遇,兩人抱頭痛哭,吾甫爾江把這首歌用維文工整地抄寫了一遍,並請王洛賓寫了一段話,永遠地懸掛在書房中央。
定格
樊矯健不失時機地拿起了相機,拍下了一張情景交融的照片。“他的精力實在是太旺盛了,他想把這15年失去的青春都找回來。”樊矯健說。隨後幾天,樊矯健一直跟隨王洛賓為烏魯木齊市文工團排演歌劇,王洛賓細緻地為青年演員講解劇情和唱歌要領;他與新疆歌劇團作曲家哈力斯共同交流新疆民歌的歷史;到南山參加哈薩克族牧民的阿肯彈唱……工作間隙,王洛賓還見縫插針地到紅山游泳池游上幾圈。這一切,都在樊矯健的相機中定格。 在狹小的暗房中,樊矯健精心地擴印著幾天來拍攝的照片,他滿含深情地在稿紙上記錄了這位深受不白之冤的倔強老人同命運的抗爭,以及與音樂為伴的艱辛。
摯友
照片和稿件交到了編輯部。一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始終沒有見報。不久後在八一劇場採訪時,樊矯健遇到了新疆軍區政治部文化部部長丁朗,沉不住氣的他把事情告訴了丁朗。坐在第一排的丁朗一下子站了起來,他轉身面向觀眾席大聲說:“可以發,為什麼不能發?”
然而,等了很久,照片還是沒能刊發。一位同事事後悄悄告訴他:“上面說了,不宜宣傳……”
舉辦攝影展
此次展覽共展出樊矯健的軍墾紀實照片近90張。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再現了50至70年代輝煌的軍墾史,給人直觀而深刻的印象。老一代勞模英姿颯爽的形象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段活的歷史,每一幅照片都是軍墾精神的升華。
樊矯健1949年6月在西安加入人民解放軍,在新華社野戰軍任記者,1952年調至八一電影製片廠從事紀錄片工作,1953年第一次到石河子拍攝紀錄片。1961年調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任攝影幹事。重返石河子的樊矯健看到一座嶄新的城市奇蹟般拔地而起,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他用鏡頭記錄下那段光輝的歷史,讓人們永久地銘記。
在攝影展開幕式上,樊矯健動情地說:“我辦這次展覽是為了回報石河子人民,感謝那些為建設石河子作出貢獻的功臣勞模,期望將軍墾精神傳承下去。”
離休生活
離休後的樊矯健,有了充裕的時間,他重新操筆,寫了一些散文在報刊上發表,2005年結集出版名為《邊城夜雨》。他以真摯的感情、優美的文字,抒發胸臆,意境深邃,情真意切,觀者頗有好評。
離休後的樊矯健又關注著新疆的老年攝影事業,有不少離退休的老年同志,迫切想學攝影,於是他又與新疆老年大學協商,辦起了老年攝影班。面對這些久經風霜、虔誠好學的老人們,他竭盡全力為他(她)們授課,組織到景區實習,並多次舉辦展覽,到2005年已有近300人在這裡學習過,他(她)們的很多作品上了報刊,獲了獎,已成為新疆一支新的生力軍。老人們說:“我們的餘生就與攝影為伴了”。而樊矯健仍是不計名利,以75歲的高齡為他們奉獻餘熱,奉獻著一顆赤誠的心。
人物榮譽
1999年他編輯出版的《20世紀新疆圖片紀實“往事回”》,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記事
1949年6月西安解放,適逢高中畢業,即參加第一野戰軍政治部舉辦的新華社一野總分社培訓班學習,結業後隨軍採訪到蘭州.
1950年調西北軍區政治部《西北部隊文藝》刊物任編輯.
1952年調北京八一電影製片廠學攝影,結業後在新聞攝影隊工作,先後赴朝鮮、新疆等地拍攝新聞記錄片,後調藝術室任記錄片劇本編輯,曾在《中國電影》1957年第8期上發表影評:《紀錄片中的一朵鮮花——談“移山填海”》,後編入《中國電影評論集》(第二集)。
1958年4月下放北大荒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