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峰(1905-1983),名桂。1922年,時任閻錫山前敵總指揮的商震招募武術教官和衛隊侍衛,樊瑞峰被招進並與商震認識。1927年,樊瑞峰跟隨商震來到天津,得以結識楊澄甫、魏美儒、張占魁等武術名家,並跟隨其學會了楊式太極拳、“十趟雙鉤”和八卦掌,武術技藝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瑞峰
- 籍貫:山西
- 武術專長:形意拳
傅作義序,成立中原國術研究會,成立瑞峰武術社,
傅作義序
1929年,樊瑞峰編著了《形意拳術講義》,該書得到了傅作義的賞識,並為其作序,序文如下:
吾國以積弱不振,受辱列強。其原因固非一端。而國人輕視體育,忽於運動,盡亦治病之由。拳術者,中國古來之國粹也,最良體育之法也。昔管子重拳勇,齊人隆技擊拳術之興,乎尚已降,及隋唐少林派出。外家始盛說者,謂太平之宗,王世充、曇宗等亦亦有刀焉。迨至宋時而張三豐以絕技名世內家祖,到明代張松溪為最著,而陳元贇乃傳其術於扶桑,彼日本之謂柔術武士道者,皆國術之流派也。邇年,張子岷、李芳辰先生懍國勢之凌夷,憫國術之衰弱,力加提倡,特立專館,各省聞風興起,頗不乏人。而河北省國術館成立最早,唯自來精斯道者,傳授心法多層,面授口傳,承學者鑽仰為難。今山西樊瑞峰君著以拳術講義說明,使學者易懂,得以研究深造。用科學之方法,容易領悟其中之奧妙用,教諸般刺密揥之釋,易經經與夫前人之著內功圖說者亦何,多讓吾知。付梓後,其有裨益於體育,而可以強國者,必非淺鮮。
寧謹個人健身之助而已哉,惜作義於國術未窺門徑,扣扣盤捫燭之談,而知其無當於要奮也,是以為序。
榮河傅作義敘於天津市警備司令部
中華民國十八年十月十五日
在該序中,傅作義認為武術乃“最良體育之法”,但長期以來,武術的傳授多靠“面授口傳”,不便於普及。在這種情況下,樊瑞峰毅然打破常規,著書立說,從而“使學者易懂,得以研究深造”。這種做法,“有裨益於體育”,而又“可以強國”。正是在此意義上,身為天津市警備司令的傅作義欣然為其作序。
成立中原國術研究會
1932年農曆5月18日,樊瑞峰註冊登記成立了天津縣第一個註冊登記的民間武術研究會——“中原國術研究會”。由樊瑞峰親任中原國術研究會會長。此外,樊瑞峰還兼做天津浙江中學(現天津市第二十中學)、天津海關俱樂部國術教員。為傳播中國武術、尤其是形意拳不遺餘力。
1936年7月5日,中原國術研究會舉行了成立四周年的慶祝活動。北平國立大學(現北京大學)教導主任董守義和武術大家張占魁前來祝賀,場面十分熱鬧。
成立瑞峰武術社
新中國成立後,樊瑞峰並沒有放下心愛的武術事業。1952年,經天津市體委批准,樊瑞峰成立了天津市瑞峰武術社,面向社會公開教授武術。1953年,參與籌備並參加了“第一屆民運會”。1954年,李子揚去世,樊瑞峰接替李子揚,在天津大學教授武術直至1966年,為國家培養了許多文武兼備的建設人才。其子樊宜興繼承父志,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研究、推廣武術,目前已是“中華武士會研究學會”的骨幹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