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敬奎

樊敬奎,中國漫畫家,和馬丁、徐武英一起被稱為重慶市的“漫壇三老”。樊敬奎在漫畫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為全國美術界公認。其漫畫作品以產量高與題材廣而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敬奎
  • 職業:漫畫家
  • 國家:中國
  • 作品: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等書
簡介,經歷,教學,筆名,作品,評價,

簡介

樊敬奎,著名漫畫家,重慶市少年宮美術高級教師。樊敬奎和馬丁、徐武英一起被稱為重慶市的“漫壇三老”。
形容樊敬奎的外形,只用一個字,那就是瘦。從身體到臉,他都是瘦瘦的,小而瘦的臉上還架著一副大框的深度近視眼鏡。從少年到白頭,他都是這樣的一個精幹的形象。
樊敬奎曾為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兼漫畫藝委會副主任、四川漫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聞漫畫學會理事
樊敬奎個人傳略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當代漫畫家辭典》、《漫畫知識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名人錄》等十餘種辭書。

經歷

樊敬奎自幼酷愛繪畫,早年曾學醫,後改行從事美術工作。1980年調入少年宮任美術教師,當時的少年宮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正是百廢待興,急需專業人才,樊老師如魚得水,從事起了他為之奉獻出青春和熱血的少年兒童美術教學工作。在長達17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對所教的學生極端負責,從不計較時間和精力,受到家長和學員們的廣泛讚譽。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樊敬奎正潛心進行著中國水墨畫的創作,問及為何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放棄漫畫創作,他緊起了清瘦的眉頭;問及他對時下以日本為代表的漫畫和動漫的看法,他報以淺淺的笑。面對時代大變革的今天,漫畫如何適應新形式,推陳出新,這是擺在每一個漫畫家面前的嚴肅課題,而他能以六十歲的高齡,全身投入另外的領域,這樣的精神,也著實難能可貴,而挑戰和超越自己,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和毅力的事,而樊敬奎不畏不懼,繼續在另一條路上勇往直前。
樊敬奎一再強調,不要就他的漫畫提得太多,因為他已經離開了漫畫的創作。對他的水墨畫,他的歡欣像一個孩子,他把他的愛一筆一筆畫到那些動物身上,小貓小狗,老虎和奔馬,仿佛在他的筆下活了過來,都那樣的充滿著靈動的生命。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歲(2007年)的樊敬奎,在繪畫創作的道路上更是自然而然,融會貫通,隨心所欲。

教學

樊敬奎因材施教,並能開動腦筋改進教學方法,在素描教學中他發現,年齡小的孩子對瓶瓶罐罐、石膏幾何體畫久了就會厭倦,但不畫又不行,因為它是學習美術的必修課,觀察中他發現,孩子們普遍喜歡動物,於是他就自己動手做了很多方方圓圓的動物幾何形體的教學模具,穿插在常規教學中。這一來,原來感覺枯燥的課程不在枯燥,常常喜歡逃學的孩子們興奮了起來,有的孩子甚至感冒發燒,媽媽讓他(她)請假,也堅決不願缺課。
但是一般來講,他反對孩子過早學習素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樊老師將他的所有,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孩子們,他教過的學生中,約有30%考上了美術院校,走上了專業美術工作之路,有的成為美術尖子,有的還留校任教。

筆名

尤路這個名字,是樊敬奎教學之餘的另外一片天空。早在五十年代末,他就開始以“幽露”的筆名在報刊上發表漫畫作品,他認為幽默是甘露,如飲瓊漿,可以撫慰人的心靈。
幼年的時侯,他喜歡臨摹漫畫家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並深受他的影響。青少年時期他熱愛羅馬尼亞著名畫家尤金·塔魯的漫畫,並將筆名“幽露”改為“尤路”,承“幽露”的意,取尤金-塔魯的音,寓意通過努力,也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漫畫創作之路。

作品

從1957年第一次在報刊上發表漫畫作品以來,樊敬奎在漫畫創作的道路上辛勤耕耘四十餘載,發表作品數千件,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美展,有20餘件作品獲獎,漫畫《公用過道》深刻反映並批評了某種不良社會現象,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這件作品被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數十家海內外報刊雜誌轉載、評價,2000年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跨世紀美術家畫集·漫畫卷·尤路漫畫》,樊敬奎在漫畫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為全國美術界公認。

評價

數十年來,樊敬奎先生的漫畫以產量高與題材廣而著名。特別在上世紀80~90年代,凡是現實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大多數逃不過樊敬奎那支犀利而敏感的畫筆,所以樊敬奎的漫畫在全國各種展覽中頻頻獲獎也就不足為奇。
從表現手法上看,樊敬奎的漫畫雖以墨白為主,但乾淨利索的筆鋒和準確又不失滑稽的造型,最終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的“尤氏風格”,喜愛他的讀者都說:樊敬奎的作品就是不署名,讀者也能認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