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後保

樊後保

樊後保,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獲東北林業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赴瑞典農業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南昌工程學院副校長,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江西省高等學校土壤與植物生態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後遴選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擔任南方水土保持研究會副理事長、江西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200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11年被評為二級教授。長期從事森林生態學、酸沉降、生態恢復、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等。主持完成國際合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及省部級項目7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2012年),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第四完成人,2011年),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第五完成人,2007年),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第三完成人,200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後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修水
  • 出生日期:1965年9月
教育背景,研究工作經歷,主要科研成果,主持項目,近期發表論文,

教育背景

大學開始受教育經歷
1984.9-1988.7,江西農業大學林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8.9-1991.7,東北林業大學林學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導師為王義宏教授;
1997.9-2000.7,東北林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導師為王義宏教授

研究工作經歷

1991.7-2000.7,福建林學院,講師,副教授;
2000.8-2001.7,瑞典農業大學,博士後研究,導師為Peter Högberg;
2001.8-2004.8,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教授;
2004.9至今,南昌工程學院,所長,副校長。

主要科研成果

獲獎:
[1]2010年福建省科學技技進步一等獎:東南丘陵山地杉木人工林生態栽培關鍵技術研究,排名4/10;
[2]2005年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馬尾松-闊葉樹復層混交林綜合效益的研究,排名3/5
[3]2007年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三等獎:瀕危物種格氏栲生態學保護研究,排名5/5

主持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齡序列桉樹人工林碳吸存與碳-水耦合機制研究(31160153),起止時間:2012.1-201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亞熱帶人工林生態系統碳庫與碳吸存對氮沉降增加的回響(30771714),起止時間:2008.1-201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森林生態系統對氮沉降及氮飽和的回響(30370259), 起止時間:2004.1-2006.12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鄱陽湖流域水環境演變機理及趨勢研究(201001056),起止時間:2010.9-2013.9

近期發表論文

[1]Högberg P.,Fan H.B., Quist M., Binkley D., Tamm C. O. Tree growth and soil acid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30 years of experimental nitrogen loading on boreal forest.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6, 12: 489-499
[2]樊後保,袁穎紅,廖迎春,李燕燕,蘇兵強,高春芬.閩南山區連續年齡序列桉樹人工林土壤養分動態.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9,15(6 ): 756-760
[3]樊後保,劉文飛,李燕燕,廖迎春,蘇兵強.套用層次分析法評價馬尾松-闊葉樹混交林的綜合效益,山地學報,2009,27(3):257-264
[4]樊後保,劉文飛,徐雷,李燕燕,廖迎春,王啟其,張子文.氮沉降下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凋落葉分解過程中C、N元素動態變化.生態學報,2008,28(6):2546-2553
[5]樊後保,劉文飛,蘇兵強.馬尾松林林下栽植閩粵栲對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影響,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610-615
[6]樊後保,劉文飛,楊躍霖,張子文,曹漢洋,徐雷.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對氮沉降增加的回響,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8,30(2):8-13
[7]樊後保,劉文飛,李燕燕,廖迎春,袁穎紅,徐雷.亞熱帶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長與土壤養分對氮沉降的回響.生態學報,2007,27(11):4630-4641
[8]樊後保,黃玉梓.氮飽和對植物影響的生理機制研究進展.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6,32(4):395-402
[9]Fan H.B., Hong W. Estimation of dry deposition and canopy exchange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Forest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 147: 99-107
[10]Fan H.B., Wang Y.H. Effects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germination, foliar damage, chlorophyll contents and seedling growth of five hardwood species growing in China.Forest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0, 126: 321-329
[11]樊後保,臧潤國,Waki K.女貞種子和幼苗對模擬酸雨的反應.林業科學, 2000,36(6):90-94
[12]樊後保.杉木林截留對降水化學的影響.林業科學,2000,36(4):2-7
[13]樊後保,蘇兵強.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Ⅰ.養分歸還動態.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0,6(2):127-132
[14]樊後保,蘇兵強,林德喜,陳世品.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Ⅱ.氮素沉降動態.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0,6(2):133-137
[15]樊後保.森林降水酸度及電導率的時空變化.植物生態學報,2000,24(4):263-267
[16]Fan H.B., Liang H.Y., Lin D.X., Chen S.P., Kosuke W. Evaluation and mapping of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acidic deposition in Fujian.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0, 11(1): 13-18
[17]Fan H.B., Hong W., Ma Z., Waki K. Acidity and chemistry of bulk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in a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Fujian, China.Forest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99, 122: 243-24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