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岙村地處素有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之稱的象山縣,坐落於寧波市第一大島的南田島,是鶴浦鎮第一大村。本村歷史悠久、景色迷人、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歷來享有“世外桃源”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樊岙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象山縣鶴浦鎮
- 人口:3000人
簡介,經濟發展,
簡介
全村共由6個自然村組成,常住人口3000多人,山林面積17014畝,水田1054畝,紅衛塘區域有大片鹹塘地。先後多次被評為“市級文明村”“省級民主理財示範村”等。該村在經濟建設方面,因地制宜,充分依託當地優勢資源,走“一村一品”發展之路。其中,茶葉和枇杷是樊岙村兩大特色農產品,開發面積都達到了上千畝。使得樊岙村成了寧波市最大的枇杷專業村,樊岙的枇杷品質出眾,不僅在各類評比中脫穎而出,成了遠近聞名的果中之王,被評為省市級綠色農產品,躋身寧波市“十大名果”行列,近年來經“枇杷經紀人”的行銷推介,樊岙枇杷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增長,產值也一路飆升,1996年為80萬元,2011年則達到800萬元。
枇杷帶出了村民們的致富路,養殖產業則成為該村集體經濟增收的風向標。村里通過流轉分散經營方式,將位於紅衛塘的520畝鹹塘地統一發包給水產企業,發展圍塘海水養殖。2009年,通過標準養殖塘改造;次年,完成新一輪招投標,使承包價格提高了近五倍,當年村內集體經濟就突破了100萬元關,較四年前增長了7倍。此外番薯冬粉加工、浙東大白鵝的規模化養殖等也成為發展特色經濟的新亮點。
經濟發展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和鎮黨委的積極指導和關心下,又通過樊岙村村委會正確領導下,樊岙村經濟有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逐年加快。養殖業、林果業、種植業產值的比重逐年增加,該村1700畝耕地、10000餘畝山地、600畝海塘,除用於傳統的水稻、番薯種植外,大多用於種植茶葉、枇杷和梭子蟹、小白蝦、浙東大白鵝等養殖。其中,枇杷種植3000餘畝,年產值500多萬元;番薯種植200餘畝,年產值80多萬元;水稻種植500餘畝,年收入35萬元;梭子蟹、小白蝦養殖承包600畝,承包款24萬元;浙東大白鵝養殖6.4畝、3000多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轉移,全村2087名18至60歲勞動力,已有600多人進城務工,20戶近100人從事開店、經商等第三產業;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已占總勞動力的65%。
二是農作物品種結構逐步最佳化。大紅袍、白沙等優質枇杷,“甬優12”等優質單季水稻,紫番薯、蔬菜、瓜果、林木等新品種新技術,正在該村推廣普及。特別是枇杷生產採用“三定一套袋”新技術後,大大提高了枇杷的產量和質量。
三是農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長。2008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5594元;2011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已達6800元,三年間增加1206元。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年加大。近年來,該村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先後投入700多萬元,用於農民會所建造、道路拓寬、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其中,投入180餘萬元,用於農民會所建設;投入60餘萬元,用於新菜場建造;投入200餘萬元,用於各自然村道路拓寬;投入200餘萬元,用於石屋和後坑園林改造;投入80萬元,用於環境整治和各自然村機耕路維修。下步,該村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將投入30萬元,用於河道整治;投入500萬元,用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自來水網整治;投入400萬元,用於枇杷微噴工程建設項目。
在過去樊岙村原本叫做桃園村,因此地環境幽雅而得名,曾是南田縣縣政府的所在地。如今,鄉村旅遊已逐漸成為社會的新潮流,本村憑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度假村”、“農家樂”等項目,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程。到樊岙村觀光旅遊,您可以欣賞到“東海之濱”的第一縷陽光,流連於長年不乾的“白龍潭”古蹟、沉浸在龍頭背、茶葉山的湖光山色之中。這裡青山碧水、鳥語蟬鳴、奇礁怪石、金沙白浪。在樊岙村諸多美景都能盡收眼底,必定讓您心曠神怡、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