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真禪師,俗名叫譚心周(1825-1897),方城鎮蓮汪崖村人。譚心周原無名,家庭出身貧苦,為餬口活命,七歲被父母捨入興聖寺落髮為僧,拜興若禪師通旺為師傅,取名心周。而村民一般稱他“譚和尚”。
基本介紹
- 本名:樂真禪師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費縣
- 俗名:譚心周
未出家時,常常與村中兒童游嬉,雙手合掌膜拜,情態逼真,人人奇異,以為日後必作名僧。等到落髮入寺,他背誦經文,夜夜未有倦容,深得師父讚賞。但是由於他年齡尚幼,稚氣未退,偶爾回家探視父母,依戀之情甚濃,每不願回寺,直到父母連連催促,再三呵斥,才不得不返回寺中。父母亡故後,他思念養育之恩,常常站在寺外,南望離寺僅三里的村莊,流淚感嘆。有時碰到胞兄譚敏,更是難分難捨,手足之情,甚於昔日。
譚心周聰明勤奮,在寺中學習刻苦,成為本寺弟子中佼佼者,修煉得“俗情雜念,一塵不染”。他團結愛護眾僧侶如兄弟,最後成為興聖寺樂真禪師。他帶領弟子辛勤勞作,在寺里寺外,遍栽柏樹,不數年,金雀山為之鬱鬱蔥蔥。他篤信佛教,卻又重視孔學,嚴格約束弟子,選拔聰明伶俐的徒弟學習儒學,聘請老師講解孔子的《四書》、《五經》,他的遠見卓識在當時引起轟動。其盛德為村民稱譽,徒子徒孫80人遍及蒙山前12個寺廟中。譚心周交好地方文人名流,死後,眾弟子將他安葬在金雀山柏松中,並立塔石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