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台寺地處四川省南江縣長赤鎮,長赤樂台村的樂台寺,是長赤十二景之一(魯班風笙),原名應叫“落台寺”,傳說遠古時代,基於長赤是塊風水寶地、魚米之鄉,準備建立縣府,派官員實地考察,該官員就站在樂台寺上細數附近山巒,數來數去就只有99個山包,唯獨少了一個,真是少了一個嗎?其實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忘記了自己腳下的這個山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台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江縣長赤鎮
- 原名:落台寺
- 建造時間:唐朝乾符年間
簡介,現況,發展歷程,功德泉水,
簡介
結果縣府因此也就沒有設立了,此山便被後人叫為“落台寺”。如今,人們又恢復廟宇,逢年過節,再現昔日香火旺盛的場景。
現況
目前樂台寺香火旺盛,也成了長赤人逢年過節必拜只地
發展歷程
唐朝乾符年間,改名為落台寺。宋朝開寶年間(968一975年),更名為開善道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題寺額為“太平興國禪寺”。其後又改為十方禪院、蔣山寺。 明朝建都南京後,選擇龍盤虎踞的鐘山西邊為皇家陵園,明太祖就把寺廟遷到鐘山東南麓。這裡“左群山右峻岭,北倚天之疊嶂,復穹岑以排空,諸巒布勢,若堆螺髻於天邊。”寺廟建成後,明太祖賜額“靈谷禪寺”。
功德泉水
樂台寺中有著名的功德泉水,前人有詩“翠壁如屏旱不枯,一泓甘滑飲醒醐。高僧到此聞絲竹,還有金鱗對踽無”,敘述了功德泉的一個傳說:高僧曇隱雲遊鐘山,忽聞金石絲竹之音,便沿著山崖,依音尋跡,見粒粒水珠順著石縫落在青石板上,發出“嘀咕、嘀咕”的聲音,發似輕攏慢捻的琵琶聲在幽靜的山林中迴響,曇隱認為這是上天對世間人們的施捨,故稱此泉為“功德泉”。此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靜、七不痾、八不蠲饐,故又名“八定水”。八定水原在紫霞洞東北的悟真庵後,悟真庵造來後,僧人用竹管引水,故又名:“竹遞泉”。早在梁朝時,寺院僧人就用泉水為人治病,八定水名傳遐邇。後因戰亂,樹木砍伐,功德泉廢。北宋天聖年間,史館學士蘭陵肅公訪求到八定水所在,買了八塊石板,在泉眼四周立壁建井,並建亭其上,以保“靈源之甘冽”。此後,八定水就成了井水。民國,樂台寺一帶成為紅軍的駐紮地,因為此地易守難攻,素負盛名的八定水因戰火了民只乘下許許清泉,一壁井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