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葉止血草,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呂宋天胡荽Hydrocotyle benguetensis Elm.[H.ranunculifolia Ohwi]的全草。分布於台灣。具有清熱涼血,通淋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感冒,喉痛,高熱神昏,瀉痢,石淋,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槭葉止血草
- 別稱:變地錦、遍地金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傘形目
- 科:傘形科
- 屬:天胡荽屬
- 種:呂宋天胡荽
- 分布區域:台灣
- 採收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涼。
功效
清熱涼血,通淋解毒。
主治
用於感冒,喉痛,高熱神昏,瀉痢,石淋,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
相關配伍
1、治喉痛:變地錦、竹葉草、百正草(白馬蜈蚣)各40g。搗汁,加鹽眼。
2、治腦炎,腸炎:變地錦、馬蹄金、蚶殼草、呼神實(蝴蠅翅)、葉下紅、紅骨蚶殼仔草、水竹草(各適量)。絞汁,燒溫熱,泡辰砂服。渣煎水代茶飲。
3、治腎結石:變地錦鮮草75-150g。水煎服。
4、治小兒出生胎毒:變地錦、河乳豆草、馬蹄金、馬鞭草、一支香、鼠尾癀等鮮草各40g。搗汁,兌冬蜜服。(1-4方出自《台灣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細長,匍匐或上升。葉互生;葉柄長3-15cm,有柔毛;葉片3深裂,圓形至卵形,長1-2.5cm,寬1-3cm,裂片3裂,疏生柔毛。傘形花序有花2-13,花柄長約1mm;苞片宿存;花白色。果實近圓形,直徑0.8-1.5mm。
生長環境
生於畦畔、原野陰濕地。分布於台灣。
附註
與本品功效相近者尚有同屬植物毛柄天胡荽 Hydrocotyle dichomdroides Makino 又名:假變地錦、變地錦舅《台灣藥用植物志》。分布於台灣(台北)。